首页 理论教育 救援保险意识普遍模糊,专家呼吁加强教育

救援保险意识普遍模糊,专家呼吁加强教育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上午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网络大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安全的严重影响,发布会首次发布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公共卫生安全全球风险版图》,由此证明了今后对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的关注将得到提升。目前社会大众购买救援保险意识普遍比较模糊,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救援保险意识普遍模糊,专家呼吁加强教育

——2020全球救援服务论坛暨新冠病毒疫情出行风险对话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网络大会。本届大会与前五届不同,没有了几千人欢聚一堂的盛况,改为线上网络发布,这就让我们对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尽管科技进步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但面对各种风险,人类又是那么脆弱,以致一个看不见的新冠肺炎病毒就把全球几十亿人堵在家里不能出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安全的严重影响,发布会首次发布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公共卫生安全全球风险版图》,由此证明了今后对全球公共卫生风险的关注将得到提升。到目前为止,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影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次大暴发仍然有可能。面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全球救援服务短板,我认为传统的救援服务应从应急状态向常态化转变,扩大和完善救援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满足大众的需求。

现在一说救援服务,大家就认为是出门在外意外伤害或患病后提供的转运及救治服务,只是小概率发生的,以为救援服务离自己很遥远。同样,救援服务机构也把自己定位为突发意外事件的从业者,自然也是按照小概率市场来配置资源和设计服务产品,其结果是全球大多数人并没有请求救援服务的意愿,而救援服务机构也没有提供更多服务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丰富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加之人员及流动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频繁,不安全、不稳定、不便利等因素显著增加。危机情况下救命、身体突发疾病救治、遇到突发事件救助等等各种场景有增无减,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走出家门的人来说,救命、救治、救护和救助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发生在同一地点和同一个时间里。因此,我认为完善全球救援服务,应从改变自己入手,创新更加普惠的救援服务产品的流程和服务。

一是发挥平台资源配置的优势。传统的全球救援服务只需要少数几家跨国救援机构,通过电话中心接收救援请求,无法满足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引发的大量的救援需要。不仅有大量旅行者受阻回不了家,更有人数众多的留学生或劳务人员回家无门;在境外老年人发病找不到交通运输工具,还有大量需要药品的孩子收不到邮包,等等。这些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碎片化服务需求,必须通过平台整合世界各地的专业资源,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全球服务救援网络,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才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迅速形成救援服务的能力,展开高效的施救行动。(www.xing528.com)

二是提供综合性服务产品。传统的救援服务过于单一,且技术门槛偏重硬件设施,已经不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全球救援服务。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细小的服务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业的服务领域,比如学生随身携带的物品需要修理、文件需要打印、出门忘记携带必需用品需要补充,可以找一位管家帮助解决。生病住院治疗期间,可以聘用临时护士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因此,越是救援终端服务细分化,对出门在外的个人来说越需要综合性的救援服务产品。比如把施救打包成月度、年度产品,也可以是机构使用的无记名产品,不仅可以极大方便用户,而且有利于提高救援生产力。

三是强化救援服务的前置干预业务。商业救援服务的宗旨就是将保险与救援相结合,将一般的保险事后理赔服务向前延伸到事故发生时的立即救援,这不仅可以提高保险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也可以提升社会大众发生意外时的救助效率。目前社会大众购买救援保险意识普遍比较模糊,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这次疫情大流行,给出行在外的人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案例教育,多数人意识到保护自身的安全可以通过购买救援保险而获得更好、更及时的服务。同时,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救援服务看成是保证社会安全的积极力量,鼓励或支持救援机构发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救援服务。全球疫情缓解以后,人员跨界流动将逐步恢复,政府应积极倡导出行人员购买旅行保险,对于需要在疫情高发地区出行的人员应推荐购买救援保险,世界性、国家性的重大活动、体育赛事和高风险项目中更应该采取引导措施购买救援保险。

以上思考不一定成熟,供大家研讨时参考。

最后,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