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化建设经历了形成共识—试点—推广—配套建设的过程。开始的时候遇到的阻力是相当大的。在公社革委会上,当我提出构想时,11个革委常委中,赞成的3个,反对的4个,包括8个群众代表在内,赞成的也只有5个,反对的7个。反对的理由主要是害怕。怕搞田园化被造反派当作“辫子”来批斗,怕因为旧的行政区划、田界被打乱而引起混乱,怕房屋拆迁引起群众的抵制。其次是畏难。认为在当时群众连肚皮都填不饱的情况下,搞这样前所未有的建设,想法过于大胆,担心搞成“画胡子工程”,怕搞不成水利,反成“水害”。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干部群众说起风凉话,说“弯沟也是流水,直沟也是流水,填了老沟挖新沟,硬是吃了饭没事做”“大路、小路、弯路、直路都是走,硬要把路修直、修大好走些?我们这里又冇得汽车跑”“你们出歪主意,会搞得劳民伤财收场”等等。针对上述种种思想观念上的阻力,我一方面组织全公社干部开展毛主席著作和大寨精神的学习讨论,反复阐明田园化是解决公社落后状况的必由之路的道理;另一方面,带领公社、大队干部42人到通过田园化建设使农田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安乡县铁路湾大队学习参观,回来后又开展对比讨论,以此达到逐步排除干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此办点的县革委副主任叶德昭了解到我们的构想后,也深表赞同并积极向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汇报。就这样,在县党的核心小组的支持下,1969年冬,县里和公社开始了在双丰、同庆大队的试点。试点按田、水、林、路、宅的整体规划进行,双丰大队的试点由叶德昭、县革委生产指挥组组长蔡文炳和公社革委常委张明星负责,我们则选择在同庆试点。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风波。因为按照“棋盘式”的规划,许多社员的房屋要拆迁重建,这些拆迁户中的个别人便跑到外乡去讨米,并对外宣传是八百弓的,由于搞田园化搞得他们讨米,以此来发泄对田园化的不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趁机对这件事进行渲染,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我们毫不退缩,坚决按既定的规划推进。中共南县核心小组及时出来支持我们,很快平息了“讨米风波”。就这样,经过一个冬春的以平整土地、开沟挖渠为主要内容的田园化建设试点取得成功。其中双丰大队移土13万立方米,新挖了一条底宽1.2米、面宽9.2米、长3000米的主干渠,自西向东贯穿全大队;在主干渠两侧挖相互平行、底宽1.2米、面宽7.8米、长960米的南北向支渠12条,与主干渠垂直相通;在各支渠之间再挖斗渠36条,干、支、斗渠之间,互相贯通,连成体系。全大队6个生产队的耕地平坦整齐地分布在主干渠两侧,计12大块,36中块,360小块,819丘。306户社员集中居住在6条居民线上。大路干渠和支渠及居民线共植树7万余株,增加耕地217亩,降低地下水位0.7米,并根除了钉螺,全大队落后的水利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同庆大队则拉出了5条东西向的居民线和10条长1800米的干支渠,在干、支渠的两侧,开挖2000米长的南北向支渠3条,总计移动土方近20万立方米。1970年5月,益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刘亚南来公社视察,看到田园化带来的崭新面貌后,当即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全公社推广田园化的信心。
在试点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了田园化建设的“八化”标准[即思想革命化、耕地田园化、排灌电机化、耕种机械化、居住条理化、运输车船化、“四旁”(路旁、沟旁、塘旁、屋旁)搞绿化、广播电视化],分3批在全公社推广。第一批7个大队,从1971年冬开始,到翌年冬结束。第二批也是7个大队,从1973年春开始,到年底结束;第三批是任务最大的3个大队,从1974年春开始,至是年冬结束。在推广过程中,面对干群中存在的各种阻力,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压头情绪,除了不分大小场合用毛主席有关教导进行鼓劲、打气外,我们还于1972年8月带领公社和大队的干部到大寨参观,以此坚定信心。对不愿按田园化建设规划进行建设的大队,我们始终坚持做过细的工作。如新立(现新尚)大队的大队长谭世云起初坚持田园化要按自己的想法搞,而不愿按公社的规划搞。我知道此事后,到该大队主持召开了3次支部会,还单独找他谈了3次话,仍不见效。于是,我便带领公社的全体党委委员和各分会教导员,赶到该队现场办公。大家用亲身经历讲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好处,使他认识到田园化建设规划是通过科技人员勘察测量、统筹规划后制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他终于同意了按规划进行。在田园化过程中,为了加快进度,我们采取插流动红旗、用广播进行宣传报道、到先进队参观学习等方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对于后进队,则组织现场办公,帮助剖析后进的原因,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经过6个冬春的奋战,到1974年冬,田园化基本结束,前后共投入劳动力240多万,完成土方2840万立方米,拆迁、重建房屋7000多栋,修简易公路120公里,平整废堤20多公里,填平大小沟塘2000多处。纵横交错的64条居民线把全公社5万多亩耕地全部重新调整为4大块、23中块(即现在的自然村),块与块之间整齐划一,沟渠如网。(www.xing528.com)
在田园化将近结束的同时,我们又开始了涵管、涵闸等的配套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面对资金奇缺的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坚持白手起家办企业。1974年3月,经过近半年筹建的公社第一座轮窑开始投产。轮窑的收益除拿出4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其余的10万元用于建涵管。尝到办企业的甜头后,随后又于1975年上半年把原手工业联社改为农机厂,并从省机械厅、省农机局分别引进铸钢和拖拉机手刹生产项目,结果当年就获利5万元。就这样,社办企业便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办越兴旺,1974至1976三年中,仅轮窑就建了6个。企业当时都比较红火,企业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发展再生产,其余的都投入到了田园化的配套建设中。到1977年冬止,前后累计投入资金240多万元。于是,一个规划科学、居住合理、渠系贯通、配套完整的田园诗般的新景象就这样形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