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河的三种开挖方式及作用

运河的三种开挖方式及作用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种是从现在的南洲镇永安村的夏至湖出发,随形就势开挖,曲曲折折把洗马池、土地湖、大洋、产子坪等湖泊连接起来,最后和三仙湖的疏河、三岔河的大成哑河贯通;第二种是疏通沱江河道,降低河床高度;第三种是从育乐大垸中间开一条人工运河,北起南县县城与藕池河东支相连,南至茅草街与淞澧洪道相接,首尾建闸,横向开渠,达到排渍、抗旱、水运三便的目的。

运河的三种开挖方式及作用

开挖运河的设想是在现实的逼迫下酝酿产生的。当时南县的育乐大垸是全省有名的“渍水桶”,垸老田低,旱涝不保收,特别是涝灾严重,“三点麻雨一片白”。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河系、水系紊乱,十年九涝,人民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初期虽有了明显好转,但渍涝成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每年用于排涝的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1954年涨大水,虽然垸子未溃,但内涝成灾,几乎没有收成。鉴于此,第二年省水利厅在三仙湖镇所在地建了一座3×150马力的蒸汽机和一台120马力的柴油机排灌站,以后陆续在中鱼口、白马圻各建一座375马力的蒸汽机排灌站。在1964年的电排大会战中,相继在三仙湖、德星湖、中鱼口、鱼尾洲加修了电排站,这么多的机械电力排灌站,仍远未满足排渍的需要,且排渍费用支出甚大,农民负担沉重。与此同时,环流该垸的藕池河和沱江由于泥沙逐年淤积,春、秋枯水季节,旱灾频频发生。1972年为抗春旱和秋旱,只好在河流下游堵坝蓄水、提水。河流的干涸同时也使过往的船只被迫断航,使县城的物资运输变得极为被动。尽管1968年在沱江两侧大堤上修了条简易公路,但远未解决问题。就这样,旱涝的矛盾,交通运输的矛盾,等等,一齐摆到了县委面前。现实逼迫我们思考出路。为了从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在县委的部署下,1974年3月,县水利局组成专门班子,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和详尽的实地勘测,拿出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从现在的南洲镇永安村的夏至湖出发,随形就势开挖,曲曲折折把洗马池、土地湖、大洋、产子坪等湖泊连接起来,最后和三仙湖的疏河、三岔河的大成哑河贯通;第二种是疏通沱江河道,降低河床高度;第三种是从育乐大垸中间开一条人工运河,北起南县县城与藕池河东支相连,南至茅草街与淞澧洪道相接,首尾建闸,横向开渠,达到排渍、抗旱、水运三便的目的。是年10月,县委为此专门在沙港市公社召开常委会议,对上述三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后,认为第一种方案工程量相对较小,但受益面积小,不能使垸内排灌自如;第二种方案既能蓄水,又能搞水运,但挡不住逐年的泥沙复淤,治标未治本;对于第三种方案,部门同志虽持赞同意见,但又担心实现不了,反搞成“画胡子”工程,存在畏难情绪。这种情绪也事出有因。因为当时全县的财力极度匮乏,县财政收入仅1673万元(包括上级补助369万元),要一下子上马这样浩大的工程,确实困难重重。受当时“农业学大寨”的热潮鼓舞,常克良、叶德昭、刘应元3位正副书记则对此信心很大,认为水利工程不能小打小闹,要想办大事,干大业,就得想长远。通过一番讨论后,最后达成按第三个方案上马的一致意见。随后,1975年1月,由叶德昭、县武装部副政委谢贵美、县水电局局长郭章贵等同志组成“运河建设工程指挥部”,并于3月9日以12号文件向地革委打了专题报告。7月4日,地革委批准了上述报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