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埠江水库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电站、溢洪道、非常溢洪道、船闸等建筑物组成。主坝为黏土宽心墙砂壳坝,坝高50.2米,坝顶长度356米;副坝为黏土均质土坝,坝高40.2米,坝顶长度35 6米;溢洪道为非真空实用堰,最大泄洪量为3750立方米/秒;非常溢洪道为自破坝;船闸为二级闸;电站为坝舌式厂房,安装3台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000千瓦;正常高水位时水库面积11.2平方公里,库容2.53亿立方米。凡是到过酒埠江的人们大都步入过水库大坝坝顶,他们纵观宏伟的枢纽工程,欣赏库区美好的风光,远眺辽阔的灌区景象,无不交口称赞:“工程伟大,人民更伟大。”过去破烂不堪荒茅野地的酒埠江,如今建成美景似画的宏伟工程。实践证明:伟大工程成就于伟大的人民。
酒埠江水库枢纽工程是1958年9月中旬全面动工兴建的。攸、醴两县人民参加水库工程建设的人数,一般都在2万人左右,大坝堵口合龙之后,劳动力上到4万人。1959年年底,县委为了突击完成大坝工程和渠道土方挖填任务,动员全县10万劳动大军会战,县委办、攸县报社也搬到了工地。当时的建设者们,克服共和国初创时期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设备条件奇缺的重重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靠手、锄代替挖掘机械,以肩膀、双脚代替运输机械,以石硪、木夯代替压土机械,用双手一锹一锹地将一座座山丘搬掉,用双肩将一担担泥土、一车车砂石运至大坝,像愚公一样“挖山不止”。回顾当时的情景,数万名建设者汇集工地,可想而知,在生活安排、工场摆布、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安全保障等无论哪个方面困难都是很大的。但由于当时的工地党委、工程总指挥部学习解放军,实行团、营、连、排、班的建制,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这些困难都一个个迎刃而解。建设者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工程摆布科学合理,各项管理循循有序,劳动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个接着一个,把工地办得像一所大学校,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凡是参加过酒埠江水库建设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当时工地那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工地上、工棚内外、十字路口、山梁、墙壁和广播喇叭里,到处可以看到、听到民工们创作的劳动号子、小调、渔鼓词、快板、对唱、山歌等各种各样的诗歌。如“双手抱起一个坳,顺势搬来塞河道。要叫河水云中走,荒山顶上种水稻”“共产党,好主张,领导人民战酒江,旱灾从此要灭迹,千家万户有电光”。这些铿锵有力的呼号,是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巨大力量的写照。这种高度的政治觉悟,旺盛的革命斗志,饱满的劳动热情,是建设者们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工地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其中有不怕天寒地冻、冒着冰雪、赤身裸体跳入河口打桩架桥的以夏开阳为首的11位勇士;有围水清基战斗中连续奋战36小时不下火线的女民工王仔妹;有年小志坚带病出工,母死、房烧也不回家的16岁女民工田文妹;有日推土1.7万公斤的大力士、劳动模范王伍湖;有三次推迟婚期,一心修水库的劳动模范傅梅芳;有不畏难、不怕苦、冲锋陷阵的复员军人颜德华;有一心扑在工具改革上的木工师傅瞿传发;有自制土雷、土炸药,一炮爆破土石6万立方米的爆破英雄邱刚贻;有老当益壮,72岁不服老的“老黄忠”杨世连;有春节、寿诞坚持不回家的家庭主妇,57岁的老巾帼李少一娘;有工效赛过男子汉的女劳动模范郑苏娇、瞿金秀;有以身作则,与民工同甘共苦,带头劳动,以生产领导生产的好领导许宗德、易春元等等,数不胜数。先进模范人物中,有196人在战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496名青年加入共青团。黄丰桥供销社干部、共产党员张泽杨和皇图岭民工刘春林等12人在酒埠江水库建设中光荣献身,为攸、醴人民水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回乡探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陈贻德、谭希华等,利用探亲假日,专程赶到酒埠江工地与民工一起劳动,洒下了深情厚谊的汗水。
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固然难能可贵,但巨大的工程任务,单靠苦干拼命干也是不行的。为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工地党委和总指挥部提出了“苦干加巧干”的口号,成立了工地工具改革委员会,抽调20多名干部具体抓技术革新和工具改革,从全县各地调集木工、铁工、篾工、锯工等能工巧匠380多人组建工地技工营,办起了工具制造厂、机具修理厂、钢筋加工厂、土硝制造厂、石灰厂、水泥厂等24个小厂,先后生产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和零配件10多万件,生产黑色土炸药3500多公斤和大量的土水泥、土雷管。在工具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了群众性的献计献策活动,各团、营建立了技术革新研究小组,先后派出干部、技工20余人分别到北京、黄材、三门峡等大型水电工程学习取经,根据挖、装、运、卸、平、压各个工序的特点,创造、仿制、推广、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式生产工具和先进生产技术。取土中,创造了取土爆破法,联合爆破取土法,高山人工溜槽取土法;运输中,广泛推广使用土火车和单轮、双轮、铁轮、胶轮手推车和空中索道,研制了电动牵引机车;装卸中,研制了漏斗装土法、自动倒土法、开关式自动装土漏斗、绳索牵引活底倒土车、土火车自动卸土开关、单轮翻斗卸土手推车、双轮自动倒土车;夯压中,推广了拖拉机牵引羊角子夯法和人工石硪榔头平行夯压法;同时还发明了土卷扬机,用牛马粪加食盐拌土硝制成的黑色土炸药,用电灯钨丝自制的土雷管,等等。据统计,工地发明、制造或仿制各种施工工具115种、各种运输车辆2.2万多部;铺设轻便土火车轨道8条,长32公里;架设高空索道7处,安装山坡土溜槽35个;自制5吨羊角滚8个,人力牵引三合土滚子与石硪110个。如联合爆土法,一炮爆土量6万立方米,创造全省最高纪录,受到省水电局和湘潭专员公署的通报表扬。开关式自动装车漏斗,由原来人工装土3人操作15分钟一车,减少到1人操作1分钟一车,工效提高44倍,降低了劳动强度。革新尖兵瞿传发,经过11次试验制成土火车自动卸土开关器,提高工效22倍。省施工二队机械队的工人,利用旧电动机制成的电动牵引机,一次可牵引斗车9个,总量达到7立方米,提高工效150多倍。总之,这些技术革新项目,虽然属“土”字号,但威力很大,为枢纽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www.xing528.com)
修建酒埠江水库,工程相当庞大,必须举攸、醴两县之力,才能确保完成。当时攸县、醴陵县委在全县上下广泛进行动员,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出力作贡献。各级党政部门先后派出检查团、参观团、慰问团20多个,给予建设者们以极大的鼓舞。各行各业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帮工程所需,全力支持水库工程建设。财贸部门在工地开设了20余个供应点,保证了大米、食油、黄豆、面粉、肉食、蔬菜、副食以及雨具、工具等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同时,还帮助工地建立蔬菜基地300余亩,搭盖禽、畜饲养棚30多个,开办豆腐加工作坊17个,设立工地茶水站40多个。卫生部门抽调医务人员办起了工地医院,帮助各团营建立医疗站5个,配备医师、保健员70余人,保证了伤病员的及时治疗,做好了疾病预防和工地卫生工作。工业部门,为工程建设及时赶制钢钎、铁锤与各种机械零配件。交通运输部门除组成专业汽车运输队外,还调配木帆船150条,抽调船员450人,专为工地运输物资。文化体育部门为工地建立民工俱乐部16个,图书室4个,电影队1个,创作组5个,文艺演唱组24个,辟有体育场地16个,活跃了工地文化生活。总之,各个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工程建设发挥了后勤保障作用。
酒埠江水库枢纽工程,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由于攸、醴两县人民的全力支持,经过工地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民工的辛勤劳动,于1960年2月24日胜利竣工,实际工期为1年零8个月,比原计划工期缩短一年半,完成国家投资1300多万元,投工735万个,完成土石量410万立方米,砌石18万多立方米,浇筑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2万立方米,使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攸水的上游。酒埠江水库是攸、醴两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共同战斗,用血和汗凝结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胜利竣工,开创了攸、醴两个邻居县合作兴修水利的历史壮举。1958年,在举国擂响“大跃进”的战鼓声中,水库动工兴建。“大跃进”年代出现过许多跃进产品,其中有不少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但酒埠江水库却是诸多产物中的佼佼者。人们一提到酒埠江水库,无不欢呼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无不歌颂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