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号涵洞位于大坝右岸,长160米,开挖断面1.5×1.8米,是一个为施工导流、发电并灌溉浏阳农田的涵洞。1958年冬开挖时,请来了两名潘家冲铅锌矿的炮工师傅,并在民工中抽调体力较强的民工30多名做学徒,由农民技术员凌光华带队,开始进行挂门开挖。直到1959年10月才基本打通。这是醴陵县有史以来在水利上开挖的第一个涵洞,具有历史性意义。
涵洞打通以后,由于没有钢材和水泥,以及设计赶不上,所以没有进行衬砌。在水电学校肖一如老师的协助下,临时性地在涵洞进口设计安装了用土法自制的木质圆形滚动门两个。其断面尺寸为60×90厘米及50×70厘米,进水口侧墙及盖板是用自制的土水泥和红砖砌的。1960年春,省厅地质专家来工地检查,提出84号涵洞处于断层地带,如库内蓄水过深时,有垮塌堵塞的可能性,严重影响大坝安全,必须进行处理。由此引起地区水利部门的重视,当即批拨水泥50吨、钢材16吨,要工地马上进行衬砌,于1960年4月开始,计划1个月完成。此时库内水位已达26米,进口滚筒门已关闭,但仍有两梯多脚车的水漏出,加上涵洞打得很不规则,弯弯曲曲,施工起来相当困难。指挥部认为工程任务艰巨,要我亲自领导进行施工。我带上王仙、桃花两个兵团约800人,加上部分技术工、两个干部一个农民技术员,并将指挥部设在涵洞进口处,搭起一个茅棚,日攻夜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了衬砌任务。这个仗打得很漂亮,当时人们认为是奇迹。工地党委对我进行了表扬并为我挂上了一朵大红花,还在涵洞出口拍照留念。
想不到当涵洞衬砌任务刚刚完成不到10天,即1960年5月26日凌晨,忽然一声巨响,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大家以为是垮了水库,纷纷起来逃命,哪里知道是由于涵洞进口处,原来用土制水泥砌建的侧墙被水力压垮而穿孔,最大出流量达12.8个流量,放走鱼2万多斤。这对刚刚衬好的涵洞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冲垮,损失不大。
是年夏天,醴陵北乡地区旱灾严重。当时99号涵洞还没有打通,只能在99号涵洞进口设置抽水机,提水抗旱。为了保存库水,我带领民工进行堵漏。从1960年7月9日开始一直堵到7月14日,六天六夜没有合眼,想尽一切办法,由开始的8个流量一直堵到2.4个流量,从而为抗旱供水创造了条件。
99号涵洞进口共安装了4组柴油动力抽水机,由机械局石闻天负责指挥,官庄水库的水穿过102、101、100号涵洞,经长连冲总干渠把水送到99号涵洞进口抽水机水池,4台机组同时启动,4股水流源源不断地向着醴陵灌区枫林市分流去。一时欢声雷动,官庄水库终于发挥效力了。由此鼓舞了广大群众修好官庄水库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加快了99号涵洞开挖、砌建的进度,对当时要废库还田的人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www.xing528.com)
自从84号涵洞闸门穿孔以后,省厅派了勘测设计院的饶世忠高级工程师和宋友海、张圣梅等3个技术员来工地帮助设计84号和102号涵洞进口闸门。他们在工地现场帮助设计,住了好几个月。那时正是过苦日子的时候,粮油副食品极端缺乏,每天吃不饱肚子,只好吃县里配来的糠饼和自己每天从山上刨来的红薯根过日子。
84号进水口闸经历过4次设计修改,从土法自制的木质滚动临时闸门到钢筋砼弧形门失效后,又改为钢制弧形门,又告失败,最后还是采用我们原来常用的直升式钢平板闸门,即现在所见到的闸门。
84号涵洞经过1960年穿孔承受高水头压力、受到一些损害以后,为了满足发电要求,地区在原设计衬砌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即在原1.5米的直径上再套上一个1.2米直径的钢筋水泥管,并进行压力送浆,从而彻底解决了该涵洞的发电、灌溉、排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