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具体研究了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问题,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肯定了农民对个体经济和劳动互助的“两种积极性”,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大量发展劳动互助组,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不能忽视更不能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这个决议草案下发各地试行后,全区农村互助合作有了较大发展。1951年11月初,省委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一批办互助组的先进分子受到表彰,这次会议大大推动了全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952年3月初,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有关精神,下发《关于推动劳动互助,加强组织起来的指示》之后,省人民政府又对“推广劳动互助,加强组织起来”的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全省大量发展季节性互助组和常年性互助组,以解决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劳力、畜力之不足及其生产困难,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业互助组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精神,中共郴州地委积极发动,广泛宣传,号召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区各县的互助合作运动迅速兴起。1952年3月上旬,郴州地委、宜章县委联合派出工作组到宜章县沿江乡搞试点,把萧晒晒的临时互助组培养成示范性常年互助组。3月14日,常年互助组成立,并选出萧晒晒为组长。常年互助组成立后,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全组组员通过借贷方式筹得人民币50多万元(旧币),粮食55石,既解决了4户农民的缺粮问题,又解决了集体购置生产资料的资金,互助组组员也由9户扩大到13户。由于及时解决了组员的困难,大大提高了组员的生产积极性。当年春,只用3天时间便完成了插秧任务,4天时间就完成了追肥任务;春耕任务完成后,又组织劳力出外抓副业,为生产蓄积资金。此外,萧晒晒努力学习农业技术,在全组实行科学种田,当年全组共收稻谷29960斤,平均亩产719斤,比1951年增产57.6%。沿江乡其他村里的农民耳闻目睹互助组这样好,也纷纷要求自愿组合,1952年,全乡先后成立了19个互助组,参加互助组的农户126户,占全乡总农户的25.6%。
郴州地委以抓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萧晒晒常年互助组的建立及效果,在郴州地区的互助合作运动中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典型的示范作用下,其他各县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互助组(临时性互助组、季节性互助组、常年互助组)不断建立,如郴县的谢细德组、李雪春组,桂阳的黄大孝组,资兴的黄贱才组等。1952年4月,在全区互助组不断涌现和发展的情况下,中共郴州地委举办了为期13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训练班,进行形势教育和生产技术培训。10月,全区常年互助组发展到116个,入组农户702户,占全区总农户的1.9%;临时互助组发展到1270个。1952年11月,萧晒晒出席湖南省第二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萧晒晒互助组被评为全省特等模范互助组,萧晒晒被评为全省特等水稻模范,被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授予爱国丰产奖章,并获得了新式犁、喷雾器、水牛等奖品。(www.xing528.com)
在推介宜章县萧晒晒互助组经验的同时,其他县典型互助组的经验也在全省推广或受到表彰,多个县互助组组长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如安仁县罗家乡党支部书记周立池,1953年被评为省甲等互助劳动模范,并出席了省劳模大会;郴县(今北湖区)黄昌伦、张衍良,1952年1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农业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53年2月7日,《新湖南》以《搞好评工记分,一步一步前进——记黄大孝互助组组织与巩固的经验》为题,在全省推介了郴州地区桂阳县黄大孝互助组的典型经验。
互助组都是农民自愿组合而成的,土地、耕牛、农具等仍为私有,互助组的组员主要是在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方面相互帮助、相互调剂,随着互助组优越性的体现,农民入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各县互助组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至1955年6月,全区的互助组达到58174个,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增至470127户,占全区总农户的60.2%。农业互助组的大力发展,为全区顺利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郴州市委党史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