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我国原有的国营农场经营体制,已不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要求。因此,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主管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及时作出了改革农场经营体制的决定。益阳市在贯彻这一决定时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地处理了各方面问题。因此,转变各农场经营体制的工作是顺利的,效果良好。其中,突出重点是充分肯定了各农场几十年的建设成绩。几十年来,是农场人改造了洞庭湖荒,是农场人造就了今天如花似锦的田园,是农场人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并利用这些财富支援了国家建设。
农业方面,诸如农田水利及农业机械化建设,他们的确走前一步,为益阳乃至全省的农村树立了良好样板。几十年里,各农场生产的粮、棉数以10万吨或万吨计。仅1985年,五大农场即生产粮食6万余吨、棉花1112吨,其中绝大部分上交给了国家;还出栏生猪6.4万头,其中出口3.1万头;养鸭10万只,产蛋768吨,其中出口485吨;产鱼2400吨,产糖2.3万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农场产品除自食部分外,其余均向国家交售,农场无权自销。1961年始变为一类产品(粮棉油)全产全交,二类产品(猪鱼蛋莲麻烟等)只按计划交售国家。80年代后,农场允许自主交售。在此之前,五大农场乃益阳的上交大户,也是农产品出口大户。仅据大通湖农场统计,从建场起至1988年,外贸出口生猪即达101483头,鱼6281吨,禽蛋3996吨,湘莲548吨,80年代前还出口混纺织6328吨。在换汇方面,他们是有重大贡献的。
20世纪80年代起,各农场工业起步发展,生产经营开始向着“农工商”一体化方面转化。1980年,各场工业产值只4311万元。至1985年,农场的工业增至84家,固定资产6415万元,当年产值增至9881万元。且从当年起,各场的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到52.7%。从此,工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制糖、造纸、纺织、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5大工业体系。其中的制糖工业创产值5014万元,上缴利税408万元。食品加工中的酿酒业也发展很快,当年产值占全行业的22%。金盆农场酿制的“中国香稻酒”,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交通运输方面也有重大成绩。首先是航道建设。茶盘洲农场开挖新港子渠道,疏通了幸福港至赤磊洪道的航运通路。金盆农场挖通金盆河,接通了漉湖与大通湖之间的航道。大通湖农场疏通三吉河坝洪道7.15公里,场内船舶可直通大通湖湖口。北洲子农场挖成十字沟水道,使该场及千山红农场的一些船只,可直经大通湖出黄茅洲船闸。至80年代末,各农场水路四通八达,运输十分方便。机械动力船舶迅速发展。1985年,五场共有各类船舶131艘3624吨,其中机动船121艘载重3404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公路建设列入农场建设的议程。至1985年,五大农场共修地方公路328公里、桥涵401座、轮渡2处。场内公路均与区内干线相连,每天都有班车来往于益阳、常德、长沙等地。(www.xing528.com)
以上这些虽不够系统全面,但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农场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10多万农场人用辛勤汗水浇灌得来的。这就是现实,但也是历史。
农场人不会忘记这段光荣的历史。在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斗争中,农场将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发扬过去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国梦再立新功。
(作者系益阳市地方志办原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