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发展需求,推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发展需求,推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茅运河和烂泥湖撇洪工程成为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的两大亮点,闻名全省。烂泥湖撇洪工程,是益阳县以治水为中心的包括撇洪、建闸、电排、围垦四大主体工程和安全配套工程在内的综合农田基本建设巨大公益工程。南县华阁公社农业机械化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

农业发展需求,推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南茅运河和烂泥湖撇洪工程成为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的两大亮点,闻名全省。南茅运河是南起茅草街,北至南洲镇,全长41.3公里,底宽30米,面宽78米,东堤面宽10米,西堤面宽6米的人工大运河。工程于1975年冬天动工,组织全县8万劳动力,自备工具,自带伙食,英勇奋战68天开挖而成。共义务投工2950万个,完成土石方1256万立方米,建设船闸、电排站、进水闸、节制闸、倒虹吸管、公路桥等配套工程92处。当年工程总造价2亿元以上,国家和县财政实际投资2630万元,是一项自力更生的样板工程,更是一项集农田排灌、交通运输、生态林业、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民工程。

烂泥湖撇洪工程,是益阳县以治水为中心的包括撇洪、建闸、电排、围垦四大主体工程和安全配套工程在内的综合农田基本建设巨大公益工程。撇洪干河以市郊三里桥为起点至望城县乔口,全长48公里,底宽从上游的16米到下游的102米,撇洪支河有11条共长53公里,干支流合计101公里。工程从1974年11月动工到1978年初基本竣工,历时四载。累计参与民工41万多人,投入工日4348万个,国家和县级财政投资4500多万元,共完成土方4188万立方米、砌石80285立方米,建成新河电排、新河大闸等近十处桥梁配套设施,是益阳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农田水利工程。这一工程的建成,保证了烂泥湖区农民的生命安全和32.2万亩农田旱涝保收。

以南县八百弓公社为代表的田园化建设,成为全省的样板工程。1969年冬,八百弓公社双丰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完成土石方13万多立方米,实现了田土网络标准化,全大队的田土共分12大块36中块、360小块819丘,丘丘一样,并新增耕地217亩,全部实现旱涝保收。社员居住集中化,6个生产队360户社员分成六条居民线集中建房居住,路渠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共植树7万余株,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展现在益阳人民面前。1970年益阳地委、行署号召向八百弓公社双丰大队学习,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到1978年,湖区农村基本实现了田园化。(www.xing528.com)

南县华阁公社农业机械化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1970年,华阁公社党委率领4.5万华阁人民,在省委、地委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向农业机械化进军。全公社拥有拖拉机23台、插秧机10台、抽水机水泵65台、脱粒机3部、汽轮3艘,拥有各种机械动力3527马力,兴建电动排灌站8座。每个大队都办起了电动打米厂、轧花厂、麻袋厂、机瓦厂等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用品生产厂。全社6.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自流浇灌和排灌覆盖,80%的耕地实现机械耕作,长途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全公社的劳动生产率,使农业高产稳产,全公社每年贡献给国家的粮食达450万公斤,皮棉达40万公斤,分别是实现机械化前的4.5倍和5.3倍。华阁公社的成功,成为全省20世纪70年代农业机械化的唯一先进典型,也是全国农村向农业机械化进军的榜样。

益阳山丘区各县也因地制宜,改田改土、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了桃花江、廖家坪、红岩3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达1.26亿立方米,灌溉农田28.8052万亩。在几座中型水库建设的带动辐射下,山丘区又掀起了一个水库建设的新高潮,到1978年底,全区已有小(1)型水库79座,小(2)型水库411座,基本上能满足山丘区蓄水灌溉,抗御旱灾的需要,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