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排歼灭战”取得了丰硕成果,电排装机从1954年46千瓦上升到1979年35.33万千瓦,排渍人工由3200万工日减少到0;渍灾面积由1954年以前年均124万亩减少到1970年至1979年均27.8万亩,极大改善了洞庭湖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电排歼灭战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了农业生产向前发展。岳阳地区原计划从1964年夏到1966年夏,用两年时间完成35千伏线路15条共208公里,35千伏变电站16处26台3.4776万千伏安,6~10千伏线路208条724.7公里,排灌站401处,装机541台,计32189千瓦,电力排灌面积85万亩,灌溉面积95万亩,扩大耕地10万亩。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湖区广大干群共同努力,各县(国营农场)均超额完成了3年歼灭战的目标。全市旱涝保收面积由1964年130多万亩增加至1966年230万亩,湖区涝渍状况初步得到改善,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农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集镇的形成与发展,为岳阳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增加了农田排灌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湘阴县经过电排歼灭战,排灌面积增加了23.1万亩,为歼灭战前的5倍。旱涝保收面积增加了17.1万亩,为歼灭战前的4倍。该县1964年上半年建成10个电排机埠竣工运行后,连续战胜了3次渍水、2次干旱,排灌面积达到10多万亩,扩大湖田1.7万亩,扩种双季稻1.8万亩,增产粮食12万公斤,节省劳动力42万多个,增加收入180多万元。东河坝电排站连续运转1300多小时,受益农田达5.4万亩,超设计效益1倍,水费负担比机埠减少一半以上,群众称电排为“增产站”“幸福站”。
二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建成了长藤结瓜式水系。华容县在电排歼灭战中新开北(北景港)三(三汊河)干渠1条,长18.6公里,开挖土方125万方,沟通大小湖泊8个,破三湖(牛氏湖、花卡湖、南草湖),新建14处电排站共5122千瓦/63台,实现了长期以来“南水北调、生态平衡、水渠畅通、交通便捷”的梦想。北三干渠的开通,不但排除了地表水(涝水),而且降低了广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渍水)。建成后的第二年,护城、新河、北景港镇、南山、终南等5个公社粮食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增产100公斤以上。群众说,排水沟开到哪里,农业就增产到哪里。有的电排试机排水时,成千上万群众观看,称赞道:“三根线,活神仙,威力胜过天老爷。”岳阳地区1964年粮食总产14.43万吨,1965年比1964年增产了16.9%,1966年比1965年增产30.1%。(www.xing528.com)
三是完善了农业生产布局,带动了田园化建设。通过排灌渠道布设,将过去被田埂地界分割成三分一丘、两亩一块的小块土地,改为了棋盘式大块农田。渠路两旁的绿荫林带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庄稼,还可以解决木材、烧柴问题。通畅的水渠和大道,便于车船运输,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作者孔祥春系岳阳市水务局退休干部,冯伟系岳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