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岳阳地区的电排歼灭战——解决湖区渍灾问题

岳阳地区的电排歼灭战——解决湖区渍灾问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生产条件只能是发展机排来代替人工车水,减少渍灾损失。湖区渍灾面积由1954年以前的年平124万亩减少到1955—1959年年平50.2万亩。1964年7月20日,设立岳阳行政公署,8月11日,设立岳阳专员公署水利局,负责岳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岳阳地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组织湖区各县开展“电排歼灭战”,成立岳阳地区电排歼灭战指挥部,由地区水利局局长张建邦任指挥长,同时设立一部四科办事机构。

岳阳地区的电排歼灭战——解决湖区渍灾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洞庭湖区基本上没有排水机械,主要靠内湖调蓄,辅以人力车水入内湖,湖区每个劳动力平均每年有四十几天在水车架上。1949—1954年,全省洞庭湖区340万亩内湖,平均每年投入排渍工日3000多万个,每年渍灾面积124万亩左右,系靠天吃饭、淹到哪算哪的原始面貌。湖区平均不到600米大堤、530亩耕地就有一座剅管(类似现在的低排闸),这些剅管大都是砖、瓦、木管,闸门用木板填土封闭,质量差、封闭开启困难,稍大一点的垸子、内湖、排水区,一般都是破堤开口排水,习称土剅口。这些小剅管、土剅口,由于操作困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质量差而经常出险溃口,百孔千疮,使用难,防守更难,成为心腹之患。1955—1959年是湖区机排起步且不断更新换代的年代,沉重的车水负担和渍灾威胁,上升为湖区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当时的生产条件只能是发展机排来代替人工车水,减少渍灾损失。排灌机械从无到有,从煤气机到蒸汽机、到柴油机,几经更新换代。湖区渍灾面积由1954年以前的年平124万亩减少到1955—1959年年平50.2万亩。但是机排发展起来以后,实际操作中效率不高,机械故障多,于是有了60年代湖区“电排歼灭战”。

1963年,为加强洞庭湖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湖南省水利电力厅在向省委的报告中提出了“有重点的积极发展电力排灌,3年内基本完成湖区电力排灌网建设”的意见。1964年5月2日,湖南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委书记李瑞山提出7年内湖区每人拥有一亩旱涝保收农田,3年内电排建成,增产目标实现的要求,要求在1964年至1967年夏季打好洞庭湖区商品粮重点县的电力排灌网歼灭战,此举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赞赏。省委确定湘阴县、华容县、岳阳县、临湘县为全省湖区电排建设重点县,并印发了李瑞山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此后,省委、省人委多次发文,调度推进电排歼灭战。1964年7月20日,设立岳阳行政公署,8月11日,设立岳阳专员公署水利局,负责岳阳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岳阳农田水利建设,多次到岳阳开展实地调研,督查指导。岳阳地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组织湖区各县开展“电排歼灭战”,成立岳阳地区电排歼灭战指挥部,由地区水利局局长张建邦任指挥长,同时设立一部四科办事机构。1964年冬,华容县新建潘北运河闸、珠头山涵闸开工建设,岳阳地区“电排歼灭战”全面铺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