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坪村所在的斫曹乡位于邵东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而野鸡坪,处在斫曹乡的边缘,与新邵县、涟源县相邻,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漫山的石头,是湖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方。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50年前,那时候,野鸡坪还是无名的荒山野岭。一天,一个叫作周显明的青年人因兄弟众多生计艰难,从几十公里外的炉前冲来到这里寻觅新的依托之所。当他正四处寻找搭建棚屋的地址时,一只受到惊扰的野鸡扑愣愣腾空而飞。青年认定这是个好兆头,将茅棚搭建在这里,并将这里取名为“野鸡坪”。青年在这里“开疆拓土”,娶妻生子。
到了20世纪60年代,周家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周显明的第六代孙,担任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周南生,成为这里新的“掌门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造田之前,野鸡坪石山林立,田土极少,十年九旱,曾是“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穷地方。1963年,因新邵县修建水库,将本来就人多地少的野鸡坪大队仅有的几十亩水田淹没,加之连年大旱,野鸡坪大队的人几乎被逼上了绝境。当时有的社员甚至打算拖儿带女出门去要饭了。
从1964年开始,以周南生、周东生、周银生为主要成员的野鸡坪大队党支部带领全大队47户,170多口人,62个男女劳动力,又像他们的老祖宗那样,第二次“开疆拓土”。(www.xing528.com)
这年年初,大队书记周南生带领大家,先在一块土多石头少的荒地上开田示范,把石头炸开搬走,整平后再铺上黏土,夯紧压实作为防漏层。再到附近山上取土铺上,作为耕作层。就这样,开出了两分多田,当年种上水稻,居然收获了100多斤谷子。这一下大家就稳心了,开山造田的信心就有了,周南生还给这丘田取了个好名字——娘婆子丘,希望这个娘婆能生出更多的“田崽崽”来。
1964年冬,不用动员,不用督查,野鸡坪大队所有社员无论男女老少都带着干粮上山了。在没有一台现代化机械,甚至连炸药也很少的情况下,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用锄头、钢钎、箩筐等原始工具,用手和肩膀搬掉一座座石山,将一块块石头垒成田坎;又从山下挑来一担担泥土,筑成一丘丘良田。1年过去了,2年过去了,3年过去了……野鸡坪人在山上整整干了6年。这6年,敲断了多少钢钎,数不清了;流了多少汗水,没人去理会了。六年间,只有那叮叮当当的打钎声从未间断,还有那整齐而嘹亮的打夯的号子声,传得很远很远……在野鸡坪人的汗水里,大寨丘、红旗丘、移山丘一个一个地“长”了出来。
种水稻还要有水,必须将新邵龙竹水库的水引过来,才能让这些梯田变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良田,而横亘在野鸡坪与新邵龙竹水库中间的是一座高高的石头山。开凿引水洞时,周南生、周东生腰系一根绳子,带着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爬进山洞,用锤敲,用钎凿,用手刨,硬生生将一座石山挖通。同时完全凭肩挑手挖修建起一座坝高10米,长53米,蓄水量4万多立方米的大山塘,筑成2000多米长的引水渠,开通两条1200多米长的灌溉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