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城市就业难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规定: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外,他们的就业途径,是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到山区。60年代中期,党中央发出了“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积极上山下乡,去参加农村生产”的号召。
为响应党中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号召,县、区、公社组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工作宣传队”(以下简称“工宣队”)。工宣队进驻工厂、学校、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广泛宣传和摸底排队,掌握了所有下放知识青年的基本情况后,由工宣队会同有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动员大会,宣传传达党中央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突如其来的这场运动,广大青年一时无所适从,难以理解,感觉前途渺茫。我也陷入苦想冥思之中。我父亲早年去逝,母亲刘秀英,虽患残疾,但她的思想高尚,对党忠诚。她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女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这是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我们必须坚决听从党的召唤。跟党走,准没错,不要背什么包袱,到农村好好干,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前途靠自己奋力拼搏,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我听从了母亲的教诲,坚定了上山下乡的决心,向工宣队表达了上山下乡的决心,工宣队赞扬了我,还要我在动员大会上讲了话。我的行动在知青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快,凡是上山下乡的对象都申请上山下乡,加入农业生产队伍行列。(www.xing528.com)
我向工宣队递交了知青上山下乡申请后,很快被分配到韶山区如意公社球山国社合营林场插队,开始了与学生完全不同的生活。临行时,工宣队组织了欢送队伍,给我戴上了大红花,亲人、知青、邻居和好友们都来为我送行,互相拥抱,互相勉励和祝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