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渔业生产的回忆:衡阳县的点滴片段

渔业生产的回忆:衡阳县的点滴片段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汪嗣祥我1940年出生于衡阳县界牌白象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毕业于湖南水产学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衡阳县农业局,后来转入县畜牧水产局,一直从事水产工作。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县水产站站长,1988年受聘为水产工程师,成为衡阳县、衡阳市、湖南省和中国水产学会会员。曾任县水产学会副理事长、衡阳市水产学会理事。1991年6月被衡阳市人民政府聘任为市水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渔业生产的回忆:衡阳县的点滴片段

◇汪嗣祥

我1940年出生于衡阳县界牌白象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毕业于湖南水产学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衡阳县农业局,后来转入县畜牧水产局,一直从事水产工作。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县水产站站长,1988年受聘为水产工程师,成为衡阳县、衡阳市、湖南省和中国水产学会会员。曾任县水产学会副理事长、衡阳市水产学会理事。1991年6月被衡阳市人民政府聘任为市水产专家委员会委员。2000年7月退休。

1961年7月刚参加工作,我就接受了人工孵化鱼苗试验的重大任务。当时要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困难是很大的,我是在“五无”(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无亲鱼、无经验)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1962年初,我选择贤陂塘水库鱼种培育分场作为试验基地,和该场的两个职工有一年时间吃住都在水库鱼池边,3块砖头架个灶,3个人轮流煮饭吃,一块门板当张床,夜里同居于鱼池边的一个茅草棚里。为了喂养好亲鱼,我们从花滩买大粪作鱼饵,百把斤的担子往返十多里,全凭肩扛脚移。6月份,亲鱼产卵数万粒,我说不出的高兴,但因为产卵池是新修的,土质不好经受不住水的冲击,结果垮塌了,鱼卵也全都损失了。这一次虽然没有人工孵化出鱼苗来,但是总算人工繁殖产出了鱼卵,向人工孵化鱼苗迈进了关键性一步,而且我在实践中积累了第一手经验。1963年初,我把亲鱼从贤陂塘转运到新桥公社豆陂大队渔场,继续进行人工孵化鱼苗试验,结果也因多种原因没有成功。

1963年8月,县政府决定兴办县鱼苗鱼种繁殖场,场址定在县农场,从县农场划出30亩地,拨出3000元开办费,把在西渡公社当副书记的曾菊秋调来当县鱼苗鱼种场场长。我们全场干部职工5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修鱼塘修鱼池修孵化池,整整干了7个月,建成了场部。我从豆陂把亲鱼运到了鱼种场,但由于只有几组亲鱼,亲鱼太少,形不成规模,于是决定到县中型水库柿竹水库去挑选亲鱼。当时柿竹水库管理所的支部书记是刘景卿,所长是董长青,刘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共地下党员,董是个南下干部。他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特委派最有捕捞经验的职工徐远香为我们捕鱼,我和他两人每天都驾着小鱼船去捕鱼选鱼,工作条件相当艰苦。那时,我们没有雨靴、雨衣,打着赤脚干,时值寒冬季节,冷风嗖嗖,雨雪飘落,不由人寒意浓浓,手抖脚肿。我们就这样干了两个月,选留合格亲鱼400多尾运回县鱼种场。亲鱼运回鱼种场后,为了搞好分塘饲养,我和曾菊秋在没有任何防水设备的情况下,下到齐腰深的冰冷冰冷的水里作业,冻得全身发紫,仍坚持将亲鱼全部分好塘。

1964年5月6日,进行第一次试验,亲鱼产卵3万粒,但没能孵化出鱼苗。我们没有打退堂鼓,5月8日接着试验,几天里共产卵90多万粒。我把这90多万粒鱼子,弄到蒸水河边,用孵化箱进行孵化技术操作,半个多月,我不分昼夜、不管天晴天雨,一直守在孵化箱边寸步不离,终于孵化出鲢鱼苗63万尾。人工繁殖鱼苗获得成功,为全县人工培育鱼苗作出了我的一份贡献,我感到非常兴奋。7月,我又帮助柿竹水库人工繁殖鳙鱼苗4万尾。

此后,我为在全县推广应用人工繁殖鱼苗技术而奔忙,先后帮助柿竹水库、斜陂堰水库、石狮堰水库、台源大队、西渡保安何老屋、三湖龟石和红卫办起了鱼苗孵化场。1972年,又帮助集兵、甲满、溪江、洪市、白水、汇水、檀山板市等地办起了8个鱼苗孵化场。这时全县已有10多处人工孵化鱼苗场,每个场都需要技术指导,我靠两条腿奔走于各个鱼苗孵化场,向他们传授鱼苗孵化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我编写的《家鱼人工繁殖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防治》也发到了区乡和有关大队及渔场。1973年为了帮助三湖红卫鱼苗孵化场选好产卵亲鱼,在一个月内我到红卫渔场跑了六趟,每趟都要拉网检查亲鱼,直到第六次拉网,终于选到一尾差不多3公斤重的鲢鱼,产卵孵化成功时,这个生产队300多口人,个个欢喜得跳起来。1974年,县内人工孵化鱼苗已自给有余,结束了到湘江去捕捞鱼子、到湖北去买鱼苗的历史。(www.xing528.com)

1980年,全国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局里把“水面资源普查”和“水产资源调查及区划”的任务交给我当组长的这个工作组。我们这个工作组有30多个人,从9月开始,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测量,获得81381组数据。之后,根据调查的情况和数据,分类登记,造册整理,花了一年的时间编写出2万多字的《衡阳县水面资源普查报告》。1981年秋,进行水产区划工作,我和另外3人一起在16个公社45个大队开展调查研究,历时9个月,收集整理各种数据250350组,写成3万多字的《衡阳县水产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是年,我还编写《成鱼养殖技术简介》发到生产队,共发了1.2万份。1982年,我以县柿竹水库为例写出的《水库深水养鱼及其高产技术推广》,获得衡阳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县内渔业生产的主攻方向由主攻鱼苗鱼种生产转为主攻池塘养鱼高产,我和局里的其他水产工作人员一样,在不放松鱼苗鱼种生产的前提下,主要精力和技术主攻方向放到了池塘和水库成鱼养殖夺高产上。1984年,我受衡阳市科协邀请,参加全市科普宣传,讲授水产科普知识和技术7天。1986年,我总结出牛形山水库1981—1983年三年产鱼27.415万公斤,年亩产鲜鱼3655公斤的高产经验,写成《改革养殖技术,促进鲜鱼高产——浅谈牛形山水库鲜鱼产量翻番》科研论文,参加了湘、鄂、赣、桂等8省水产学术讨论会。

1988年3月,衡阳县政府做出万亩池塘成鱼高产示范片方案,确定金兰、贺市、牌楼、古井、檀桥、石坳、山水、关市、汇水、井头、清潭、演陂、六塘13个乡镇145个村1688个组为示范片范围,示范片共有池塘11678口,养鱼水面10672.8亩,生产目标定为亩产鲜鱼400公斤。县里为此成立了万亩成鱼片养鱼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县农办、县畜牧水产总站、金兰区、长乐区、演陂区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我负责办公室的工作。相关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起初,县里召开了宣传发动会议,接着,我们水产站分赴各乡(镇)举办技术培训班。为了促进工作,在万亩成鱼示范片内,区、乡(镇)、村开展了成鱼高产综合技术推广评比竞赛活动。此项活动连续开展了三年,1989年获湖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作者系衡阳县畜牧水产局原水产站站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