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秋,全省已建立3403个农业合作社,省委要求在这个冬春再建立15000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即土地入股分红的合作社),为全省合作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全省几万干部随即下乡开展建社工作。
春华山点上入社较早,先行了一步。在发动建社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新情况:贫农积极兴奋,但也有人有顾虑,因为办农业合作社是自古没有的事,怕搞不好;家底薄、困难大的户,怕社里不要;劳力弱的户怕搞别人不赢。中农大多数表示拥护政府的政策,愿走社会主义道路,但顾虑更多。他们土地多、劳力强、耕牛农具齐全,怕社里生产搞得不如他们,入社吃亏、不自由。
春华山工作组认为建社首先要做好思想发动,于12月17日向省委报送了高山乡互助合作运动中各阶层动态的报告,省委十分重视这个情况,结合其他地方反映的情况,在12月23日发出《关于建社中必须坚持思想发动工作的指示》,指出“农民入社由几千年个体经营改变为合作社经营,必须经过非常复杂的思想斗争,怕吃亏、怕不自由、怕社办不好、怕生产搞不好,甚至吃不好饭、睡不好觉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必须用说服教育和典型示范的方法,帮助农民提高觉悟,自觉参加农业社。”从春华山工作组提供报告到省委发出指示只有6天,蹲点工作为省委做参谋助手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由于省委的及时指示,全省这一批建的一万多个社,大多数初级社的思想发动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多年以后还有人怀念当时建立初级社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一批农业合作社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办好,是推动互助合作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蹲点工作组为此花了很大精力进行探索。比如搞好劳动管理,建立生产秩序,工作组为此专题做了研究。但是后来发现,巩固提高农业社最根本的仍然是领导骨干问题。高山乡武塘社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社21户,贫农14户,中农7户,由章春发等三个互助组组成。三个组中两个临时互助组原来基础较差,骨干不强,建社后生产不起劲,有的人甚至提出要退社。原因:一是贫农优势没有树立,受中农排挤;二是生产搞得不好,有减产危险;三是互利政策贯彻差,家肥折价高,中农占便宜,贫农吃亏。工作组唐冬生蹲在那里,帮助整顿工作,采取由生产入手,进行两查(生产计划、禾苗好坏)、三算(季节、劳力、肥料)的办法,帮助社员克服悲观失望和盲目乐观情绪,先把当前紧迫的生产搞好。社员对增产有了信心,然后根据互利政策,讨论调整原来处理不合理的家肥折价等具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贫农骨干,形成领导核心,树立贫农优势,加强和中农社员团结。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改变了原来的混乱局面,农业社得到巩固提高。周敬文经过深入调查和后续工作,写了《长沙县高山乡武塘农业社的严重情况及整顿巩固的做法与经验》,农村工作部加了批语,向全省介绍推广。后来这篇报告送到中央,毛主席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把此文标题改为《长沙县高山乡武塘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从中农占优势转变为贫农占优势的》,并亲自写了1600多字的按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毛泽东传》上册409页,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www.xing528.com)
说到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必然要涉及农村的阶级政策,毛泽东写了一个最长的按语,专门论述这个问题。他提出“合作社的领导机关必须建立现有贫农和新下中农在领导机关中的优势,而以老下中农和新老两部分上中农作为辅助力量,才能按照党的政策实现贫农和中农的团结,巩固合作社,发展生产,正确地完成整个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这个条件,中农和贫农就不能团结,合作社就不能巩固,生产就不能发展,整个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实现”。
毛主席在按语中还表扬了蹲点工作组,按语指出:“本文作者完全懂得党的路线。做法也很对,先去完成紧急的增产任务,后去建立贫农的优势领导。结果贫农扬眉吐气,中农也心悦诚服……”
为了纪念毛主席为武塘农业社写按语的事,春华山的群众在武塘山上修建了一个纪念亭,立了一个石碑,刻上按语全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