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韶山灌区工程成为全县重点工作

让韶山灌区工程成为全县重点工作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湘潭县我们进行了思想动员,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根据省委的指示,把韶山灌区工程摆在全县各项工作的第一位。规定民工在工地所做工分,将其纳入生产队的分配。1965年7月1日,在湘乡新坳进行了韶山灌区工程开工典礼。韶山灌区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韶山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00万亩。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视察工程时称赞:韶山灌区工程是一项“质量好、工效高、进度快、费用省、事故少”的好工程。

让韶山灌区工程成为全县重点工作

◇刘夫生

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委于1965年6月28日作出《关于修建韶山灌区工程的决定》,并成立由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任总指挥的工程指挥部,下设湘乡、湘潭、宁乡3个分指挥部。这项工程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批准,中央财政予以支持。在工程正式开工前,湘潭地区已动员数万民工上工地进行前期工程。

在湘潭县我们进行了思想动员,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根据省委的指示,把韶山灌区工程摆在全县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当时,约有半数干部存在一些思想顾虑,担心任务重、困难多,工作复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干部反复做工作,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到民工本人同意,家属、生产队支持,达到“四好”(好民工、好劳力、好干部、好工具)上阵。

还进行了组织工作。湘潭县共上民工4.5万人,以区为单位组建民工团统率公社民工连,在开工前全部到位。除县指挥部外,配备国家干部489人,其中公社副书记以上干部113人。上工地前,建立好党团支部、民兵组织。

规定民工在工地所做工分,将其纳入生产队的分配。总的原则是民工工分略高于生产队同等劳力。各生产队的工分负担,必须以大队为单位平衡,找补全大队的平均值标准。

湘潭县各公社于开工前派出先遣队到工地,主要任务是搭建工棚,落实施工地段和工程任务。生产生活用具主要由群众自带,确有困难的,由生产队预支钱购买。

1965年7月1日,在湘乡新坳进行了韶山灌区工程开工典礼。1966年2月正式动工,参加工程建设的人数在施工高峰期达10万人。广大民工怀着建设好毛泽东刘少奇两个主席家乡的强烈愿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的豪情,风餐露宿,日夜奋战。

韶山灌区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工程包括水府庙水库、洋潭引水枢纽和灌区工程。引涟水河和水府庙水库之水,渠首在洋潭建引水坝提高水位,建240公里干渠、2520公里支渠和459座渡槽、隧道,串联128座中小型水库和5万多个塘坝;控制集雨面积5050平方公里;建电灌站347座,装机容量13128千瓦。整个工程形成以大型工程为骨干、以塘坝为基础,“长藤结瓜”,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网络,可使湘乡、湘潭、宁乡、双峰、长沙等7个区县市的百万亩农田和市内企业受益。

水府庙水库位于湘水一级支流涟水中游双峰县溪口下游0.5公里的双峰、湘乡、涟源三县交界处。水府庙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占涟水流域总面积44%,在正常蓄水位94米时,总库容3.7亿立方米。枢纽由大坝、电站、船闸组成,为韶山灌区之源,有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可改善航道157公里,并兼有养殖、防洪等综合效益。水府庙水库工程1958年9月开工,1959年9月大坝建成,1960年7月水库蓄水,同年9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63年2月船闸竣工。(www.xing528.com)

洋潭引水枢纽位于水库下游18公里的湘乡洋潭,枢纽总长387米,包括滚水坝、泄洪闸、重力坝、土坝、电站、斜面升船机及进水闸等主要建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050平方公里,在正常引水位66.5米时,库容2100万立方米,渠道流量45立方米/秒。

灌区属跨流域工程,以自流渠道为主体,由干、支、斗、农、毛等大小渠道组成完整的灌溉网。总干渠自洋潭引水坝至湘乡蒿子坪长20公里,引入流量44.5立方米/秒,于此处又设“南北分流”——南干渠由蒿子坪到湘潭梅林桥,长66公里,通过流量9.5立方米/秒,灌溉湘乡、湘潭1.7万公顷农田;北干渠全长155.5公里,其中自蒿子坪经朱津渡跨越涟水至湘乡顺塘桥长21公里,输入流量约32立方米/秒,从顺塘桥再左、右导出“三湘分流”:左干渠由此往北伸延到宁乡陶家冲,全长36.4公里,引入流量约12立方米/秒,灌溉湘潭、宁乡、望城1.3万多公顷农田,其中在银田寺附近的“韶山银河”渡槽进口处,分出韶山分渠,把水提送到韶山冲,又在宁乡东南通过“靳上骑涟”渡槽,把水引到花明楼一带;右干渠从“三湘分流”往东延伸至湘潭县邻近湘江的响水,全长39.2公里,输进流量11.46立方米/秒,灌溉湘乡、湘潭、望城和湘潭城郊1.3万多公顷农田,其中在云湖桥建有全长470米的“云湖天河”大渡槽,跨越湘潭至楠竹山的公路和铁路,车船交相奔驰

湘潭县承担洋潭引水枢纽工程湘潭县境内左干渠楠竹山公社芦塘寺至烟山公社狮形山22公里和右干渠芦塘寺至响水公社毛集井,全长39.5公里的施工任务。

1966年4月,洋潭引水枢纽工程总干渠、北干渠,左、右干渠基本竣工。同时,渠道两旁的弃土、取土区也因地制宜,整治成道路、梯田、水田。6月2日正式通水。

通水之日,在湘潭市、湘潭县、湘乡县、双峰县、宁乡县等7处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湖南省第一个大型引水工程通水。主会场设在洋潭引水坝,陶铸、王首道、张平化、华国锋等中央、中南局、湖南省党政领导参加仪式。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把这一喜讯告诉毛泽东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但他还是略为沉吟,说“要高产才算数”。

随后,湘潭县进行境内南干渠和三条干渠的配套建设。南干渠第一期工程自白托公社(今白托乡)至白云公社(今白云乡)城塘,全长42.773公里。1966年6月动工,次年3月竣工。第二期工程,从白云城塘至定银坝,全长2.7公里,1974年动工,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直到1976年才全部竣工。

韶山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00万亩。1966年6月,灌区主要工程基本完成,当年即因其灌溉而使40万亩农田受益。到20世纪70年代初,该工程已达到设计效益100万亩。韶山灌区是湖南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同时兼具发电、防洪撇涝、工矿城镇供水、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工程的建成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彻底改变了因水、旱等自然灾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视察工程时称赞:韶山灌区工程是一项“质量好、工效高、进度快、费用省、事故少”的好工程。

(节选自《刘夫生口述史》,作者时任中共湘潭县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