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微信生态内的传播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驱动品牌信息为更多人所熟知,那微信生态外的传播布局挑战的问题则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成为品牌公众账号的簇拥。为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内获取微信粉丝,真正让顾客所主动发布的品牌传播内容“一传十,十传百”,被大量的用户所接受,展现口碑宣传巨大的威力,还需要顾客超越微信的生态体系,在其他阵地上推广企业微信账号,吸引用户主动关注。
互联网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互联网用户的线上社交互动不可能拘泥在微信这一平台,企业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广也需要超越微信阵地,让品牌微信账号“充斥”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吸引那些不经常使用微信的人群成为企业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
现阶段,微信生态体系之外的顾客主动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博的传播。微博典型的“点对面”的信息流动方式,决定了用户在自己微博中所发送的信息能够进入未知的领域,被完全陌生的微博用户所接受。截至本书出版之时,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仍然多于微信,是我国用户数量最多的社会化媒体。基于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顾客所发布的品牌传播信息能够以“图片+文字+企业微信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受众的微博当中,微博正文中言简意赅地介绍产品性能,在备注中贴以产品的宣传图片和二维码。这种微信粉丝的获取模式,顾客所主动传播的营销信息不仅能被微博好友即时查看,顾客还可以通过“@”微博大号、在相关话题讨论页面发布营销信息等方式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让信息被大量的微博用户所熟知。
与微信生态体系内各类传播模式相比,借由微博分享企业二维码的操作方式,有点类似于传统的电视广告的宣传模式,“不论你接不接受,它都在那里”。有段时间,大量的微博用户的首页基本上被各类企业的品牌信息所霸占,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也让微博用户开始逐渐对这类信息选择性地免疫了。而且,顾客在微博上分享企业的官方微信和使用心得的行为,由于微博用户彼此之间的弱关联性,信息的被接受程度远不如在微信阵地上“你情我愿”的传播效果理想。如何提高顾客所发布营销信息的说服力,是这种操作方式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2)专业性论坛的传播。专业性论坛将有着某一方面共同特征(地域、爱好、行业等)的人群聚集在统一的平台上。这种社会化媒体用户,彼此之间的专业水平相当、年龄相仿、看待事物的角度类似、经济状况也相差不大。在这种背景下,用户之间有一定的话题基础,大部分用户愿意去尝试其他用户所推荐的信息、商品、服务。在论坛的传播信息发布,可以源于品牌本身,也可以借力用户自行操作。
在这类阵地上出现的品牌信息和二维码信息,帮助品牌获取微信粉丝,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品牌宣传的重点在于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或有着丰富个性的功能特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论坛上其他用户的交流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产生接触品牌的欲望,进而化身为品牌的微信粉丝,接受品牌在微信平台上的服务。
论坛传播的操作模式,与在微信生态体系内推广相比,信息传播的面更宽。与品牌通过微博发布品牌微信信息相比,可行性更强、转化率更高。如果借力用户发布,则发布推广的用户必须在该专业论坛上有一定的地位,而非单纯的游客与水军。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其他论坛用户的关注,被他们所认可接受。因此,采用这种口碑营销的方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泛行业品牌。(www.xing528.com)
(3)博客的传播。博客作为专家学者发表意见,行业精英分享最新动态、发表产品使用心得的舞台,具有专业性高、说明性强的特点。拥有一定粉丝规模的博客账号都是对某一行业有行业影响力的资深专家或者有明星效应的意见领袖,他们所发表的观点、分享的心得被粉丝接受的程度远高于任何其他社会化产品。
用户在博客上分享对所需推广产品的使用心得,可以以更加系统的方式、用更加具体的文字、配以更加多样的图片,系统地对品牌产品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能让博客阅读者近距离地了解品牌产品。分享企业的微信二维码,则能为博客用户实时就产品性能与商家沟通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基于对博主的信任以及对产品全面的了解,其所能带来的产品购买转化率相对微博和论坛都要高,营销效果更为明显。
但借助博客这一阵地作为企业获取微信粉丝的方式,也有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想要有较高的微信粉丝转化率,博主必须是这一行业的意见领袖或者是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人士,否则用户对博主所分享的品牌信息的真实性印象会大打折扣;其次,博客作为社交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平台定位(要求较高的信息量),不能像微信、微博那样迎合人们移动化时代的使用习惯,因此,博客的影响力在逐步下降,远不如微博、微信拥有数以亿计的活跃用户数量,阵地用户热情相对较低,导致借由这种品牌传播方式新增的微信粉丝量并不会十分理想。
(4)点评类网站的传播。点评类网站(如大众点评网)为互联网用户直观地进行产品评价、打分提供了统一的接口。用户在这类网站能够完成对店铺、商品、服务的打分与推荐。
当用户在点评类网站某品牌页面下进行品牌宣传,发表对所宣传品牌正面、积极的评价时,能够在品牌的用户评分中得以直观的体现。打分机制的引入,能让其他用户对产品的用户体验有更加形象的理解和认知,形成对品牌的第一眼认知。当大量的正面评论配合以较高的用户评分出现在网站用户面前时,大部分用户会愿意为了解品牌具体信息而扫描评论中商家的微信二维码,就更深入的问题与品牌沟通,接受品牌的在线服务。
这种方式地域性、行业倾向明显,使得大量品牌的产品无法顺利登录点评类网站接受打分与评价,造成了行业的局限性。另外,单个用户在点评类网站所发布的正面信息有时会淹没在其他用户大量的负面信息的浪潮中,在这种情况下的传播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大量的优质评论,才能让网站用户对这一品牌有更信赖的认知。
这种客户自发替商家进行品牌传播的宣传方式,相对于在微信生态体系圈中,其受众面更广、接触者更多、产品的宣传力度更强。但由于大部分的信息受众与信息发布者的交集很低,存在明显的弱关联性,如何让顾客主动宣传的品牌营销内容被大家所认可,不被其他用户理解成为商家的“水军”,是这种传播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