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与沿用多年的“扩大对外开放”提法相比,这一新的提法将目标明确指向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围绕制度、规则、市场、技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变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
2013年,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5年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充满不确定性。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自贸区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截至2013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共有249个。特别是美欧绕开世贸组织,开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伙伴关系(TTIP)等“高水平”自贸区谈判,对国际经贸环境影响深远。国际产业分工面临新变化,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这为中国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机遇。他说,“国际经贸规则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各国围绕国际市场与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竞争中立’、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21世纪’新议题谈判,以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国必须着眼经济利益遍布全球的现实,全面参与重大经贸合作谈判,在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机”(17)。
近年来,例如2016年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经济发展底部,短期难以出现经济复苏奇迹,发达经济体总体走低,新兴经济体总体走高、走强,但分化明显。世界经济在诸多旧有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新旧矛盾交织并存。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消费与投资、中国所制定的方案、中国所提出的倡议对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日益增大。
2017年,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为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世界货币政策的持续调整和分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加快发展,中国要继续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继续落实“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继续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达成的共识以及2014年APEC峰会形成的决议,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及早制定和研究应对方案,化解国际竞争性贬值与突发性金融风险、全球性高债务高杠杆风险、新一轮制造业转移风险以及政治因素所导致的经济风险。(18)
中国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发展开放型经济,任务艰巨,前景广阔。事实上,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十二五”时期,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受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贸易呈现金融危机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中国外贸增速放缓,但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连续23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十二五”前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74.7亿美元,年均增长2.9%,2014年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三。“十二五”以来,中国走出去的层次、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由2010年的688.1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231.2亿美元,年均增长15.7%,世界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标志着中国从输出产品向输出资本转变。“十二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话语权和主导权争夺更趋激烈。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机制建设,充分利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平台,成功举办了APEC北京峰会,引导国际经济秩序朝于我有利方向发展;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早期收获”协议,积极推动制定多边投资规则;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上合组织、泛北部湾、大湄公河、中亚、东盟东部增长区、大图们倡议等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多边、双边、区域开放合作齐头并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是转变外贸和利用外资的方式。一方面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三个比重”,即尽快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占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产品出口。加强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相结合,不断提升传统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把扶持自主品牌特别是高科技自主品牌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商品群。(19)
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变“重出轻进”的观念和做法,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在“请进来”上,要从引进资金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端人才和国际品牌转变,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做好基础工作,防范投资风险。切实提高援外项目质量,确保把好事办好。
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尽快从目前的“外源性、粗放式”向“平衡型、包容性、精益化”转变;这一转变过程的实质就是推动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和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提升。但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一系列风险因素。因此,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二是顺应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转移趋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三是以全球价值链思维打造企业核心能力,以“互联网+”为动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微观主体;四是以产品内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的新思维优化贸易管理等政策,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20)
综上所述,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一要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积极推动出口贸易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立足以质取胜。二要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强进口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互动,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三要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把利用外资同推动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四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健全相应的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际经营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打出品牌。
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会议指出,利用外资是国家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要把利用外资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扩大对外开放要同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衔接起来,同国内改革发展衔接起来。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从经济全球化问题切入,谈对世界经济的看法,阐述了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的思想观点。
习近平说:“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
我们从习近平上述的讲话中,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更加坚定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胸怀全世界,体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担当。
(1)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2) 参见《李克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凤凰网,2012年11月24日,http://finance.ifeng.com/news/macro/20121124/7342584.shtml。
(3) 参见《李克强:改革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新华网,2013年9月11日。(www.xing528.com)
(4) 参见《李克强:让市场充分竞争公平竞争》,中国政府网,2014年7月15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07/15/content_2717506.htm。
(5) 参见张宇:《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红旗文稿》2014年4月23日。
(6) 参见陆娅楠:《中国高铁,靠创新领跑时代》,《人民日报》2016年9月14日第5版。
(7) 参见陈庆修:《优化创新环境 培育先发优势》,《经济参考报》2016年1月18日第A8版。
(8) 参见《中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光明网,2015年5月13日。
(9) 参见刘延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1日第6版。
(1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11) 参见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6日)。
(12) 参见赵振华:《解读十八大报告: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网,2012年11月16日。
(13) 参见《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1/t20170120_1455942.html。
(14) 参见《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和经验》,《安徽日报》2013年4月15日。
(15) 参见杨谧:《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光明日报》2015年9月23日第16版。
(16) 参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2月24日第1版。
(17) 参见高虎城:《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求是》2013年第24期。
(18) 参见陈文玲:《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2017年预期和建议》,《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第12期。
(19) 参见王金龙:《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12月16日。
(20) 参见唐海燕、张会清:《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风险与对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