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背景简析

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背景简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影响等层面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背景简析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发达国家在此次危机中首当其冲,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都受到了较为沉重的打击。世界经济也因此进入缓速增长期。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换挡”,要求经济增长目标向合理区间进行“收敛”。

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必要以国际经济背景为依据。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渡过了两次探底,分别是2009年的2.1%、2013年的2.2%。全球经济长期低速增长的原因,从总体上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其负面的影响,其理论和实践(如华盛顿共识)都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后果。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中的不均衡增长使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显著变化。从经济增量看,2008—2013年,近90%全球经济总量的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国家情报局2012年发布的《世界趋势展望2030》报告指出,欧洲、日本、俄罗斯的经济将持续缓慢衰退。美国、欧洲、日本在全球收入中的总份额将从现在的56%下降至2030年的50%以下。如果将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军事开支以及技术投资等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在这种“全球权力”方面,2030年亚洲将超过北美洲和欧洲的总和。(1)

上述国际经济的大背景,显然是与中国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九看”的思想方法全面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从消费需求看;二是从投资需求看;三是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四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五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六是从市场竞争特点看;七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八是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九是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又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www.xing528.com)

虽然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更加明显,“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带动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

中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可以放开手脚大干,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中国经济逐步回落到一个新的平稳增长区间。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必须逐步调整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改革与发展红利的全民共享。习近平提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已达到9.1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2.3%。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影响等层面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逐步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这些新的变化表明,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