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在是市场经济国家,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可以相融的。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中国现在是市场经济国家,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本质要求,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理论创新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实际上仍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促进。1984年,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公斤,创造出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丰收了,需要市场和销售渠道的配合,但当时还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导致了生产和需求的严重脱节。同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对政府严重依赖,凡事都“等、靠、要”,导致活力甚小而浪费较大。除此之外,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物品供应严重不足,形成“短缺经济”。广大劳动者所得到的实惠,同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极不相称。

总的说来,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以及严重的平均分配主义,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了活力,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于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中国不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形式,试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接近六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经验,于1984年10月20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分为十个部分:一、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六、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七、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八、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九、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十、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决定》认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中共中央第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高度评价这个《决定》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并把这个《决定》称作“纲领性文件”。

1.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决定》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商品经济”的概念。《决定》强调,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不是对立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它和资本主义制度并无必然联系,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企业提高效益、灵活经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这个重大突破,来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认识。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学者时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运行机制的范畴,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通用的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他指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也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成为中国改革时代的标志性话语。

2.社会主义需要实行市场经济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来看,一般说来,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由于竞争比较激烈,经济就比较繁荣,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主导着经济发展走势。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作用的范围逐步扩大,商品的价格逐步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逐渐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实行市场经济,“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而“只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富强中国”,这一正确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这就说明,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可以相融的。既然市场经济是机制,是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可以运用它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www.xing528.com)

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决定。该《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第四,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五,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及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得以深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战略目标确立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一个在争论中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在经济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支持和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出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体制和机制,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是多余的、不必要的。显然,这种观点是片面和错误的,没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谛。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所强调的,恰恰就是制度和体制的结合,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中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的实际国情,因为中国是共产党执政,共产党执政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走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前面要不要加上“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江泽民给予了这样的补充和回答:“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可见,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孤立地讲中国的市场经济。

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属性来说,它也毫无疑义地具有二重性。这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好恶为转移。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来自同一根源,即利益、价值和利润。我们在接受市场经济时,不可能只接受其积极方面,而拒绝其消极方面。如果要完全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则其积极影响的方面也会被消除,这就等同于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也存在弊端,必须加以克服。我们要不断地矫正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所谓任重而道远。实践表明,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市场经济道路,这就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