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北京水系变迁史。北京未来城市水系文化的复原重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51]首先,对北京各主要水系分区域复原其水文化标志以标划出北京水文化空间轮廓,以助复原人们对北京的“城市水乡”记忆;其次,疏通整合包括水域及其临水文化空间在内的水文化物质载体,如北海、金鱼池、陶然湖、水心亭这些水域及附着其上的水文化立体空间,将这些整合并贯穿为北京城市文化水脉,借助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以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湿地”;第三,城市建设应在对北京河湖水系历史文化保护基础上开展。2003年出台的《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已对此有明确规定;最后,复原传统文化水脉基础上,创新打造北京水文化新景观(如“水立方”)及其传承的节水理念,立足于北京世界城市发展目标,树立北京水乡的现代形象。
从2013年北京市用水结构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北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已经取代农业用水,成为最大用水大户,占全市用水比例的44.78%。因此通过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居民生活节水意识对于全市水资源节约至关重要。城市居民是生活用水的主体,也是节水宣传的主要对象,所以居民自身节水意识高低将成为节约用水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北京水文化的推广,使居民了解节水意义、水危机隐患等一系列知识,逐步改变居民现有的不良用水习惯。从长远角度看,节水宣传还应注重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从娃娃抓起,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的良好风气。
【注释】
[1]段春青,刘昌明,陈晓楠,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地理学报.2010(01):82-90.
[2]龙腾锐,姜文超.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水科学进展.2003(02):249-253.
[3]许有鹏.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1993(03):229-237.
[4]冯宝平,张展羽,贾仁甫.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人民黄河.2003(11):32-34.
[5]王浩,秦大庸,王建华,等.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4(02):151-159.
[6]王传武.对水资源承载力几个基本问题的新认识.水文.2009(02):24-27.
[7]孔凡文,张婷婷,胡弘.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探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523-525.
[8]孙富行,郑垂勇,王志红.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和评价方法.水利水电技术.2006(03):1-4.
[9]孔凡文,张婷婷,胡弘.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探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523-525.
[10]冯绍元,陈绍军,霍再林,等.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04):301-306.
[11]朱运海,彭利民,杜敏,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科学与管理.2010(03):21-24.
[12]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13]黄薇,陈进.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04):22-25.
[14]冯绍元,陈绍军,霍再林,等.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04):301-306.
[15]姚治君,王建华,江东,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水科学进展.2002(01):111-115.
[16]陈长安,张丽,张惠芬.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4):19-21.
[17]赵卫,刘景双,孔凡娥.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水土保持研究.2007(01):47-50.
[18]李姣,严定容.湖南省及洞庭湖区重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经济地理.2013(10):157-162.
[19]付桂珍,贾磊,李昌.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48-51.
[20]李磊,贾磊,赵晓雪,等.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04):456-460.
[21]高伟.湖州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1):947-949.
[22]王玉凤,周保华,于璐.基于指标体系的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5):1-8.
[23]程兵芬,罗先香,王刚.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东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水资源保护.2012(06):33-36.
[24]曾现进,李天宏,温晓玲.基于AHP 和向量模法的宜昌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06):200-205.
[25]崔兴齐,孙文超,鱼京善,等.河南省近十年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S2):359-362.(www.xing528.com)
[26]李艳,刘萍,王贵东,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简化.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35-139.
[27]冮明峰,马太玲,孙晶.呼和浩特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9):60-63.
[28]房睿,谢海燕,王纯利.玛纳斯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8):841-844.
[29]杨维,刘萍,郭海霞.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2):66-69.
[30]赵丹婷,慕金波.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41-45.
[31]王金南,于雷,万军,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中国环境科学.2013(06):1147-1151.
[32]王玉梅,丁俊新.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06):50-55.
[33]翁明华,聂秋月,蔡峰,等.聊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水资源保护.2009(03):41-44.
[34]贾振邦,赵智杰,李继超,等.本溪市水环境承载力及指标体系.环境保护科学.1995(03):8-11.
[35]邢有凯,余红,肖杨,等.基于向量模法的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水资源保护.2008(04):1-3.
[36]王莉芳,陈春雪.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05):199-202.
[37]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供水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1-22.
[38]北京市水务局,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3.
[39]辛玮光,李王锋.北京水资源保障危机与对策.北京规划建设,2012,5:77-79.
[40]徐辉.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分析.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日报,(10).
[4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日报,(10).
[43]水质类别:I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I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级保护区、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4]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45]本节的主要内容已发表:齐心,赵清.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16(02):152-155.
[46]冯绍元,陈绍军,霍再林,等.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04):301-306.
[47]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都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报告,2014.
[48]李芬,孙然好,杨丽蓉,等.基于供需平衡的北京地区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应用生态学报.2010(05):1146-1152.
[49]张宝,刘静玲,杨志峰.北京城市水系水环境模拟及情景分析.环境工程学报.2011(01):16-22.
[50]辛玮光,李王锋.北京水资源保障危机与对策.北京规划建设.2012(03):77-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