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城市网络当前的结构特征
图4-1 2010年世界城市网络中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的连接值与连接度
图4-1 显示了2010年世界城市网络中连接程度最高的城市的网络联系情况。图中圆点的大小与所代表的城市的相对网络连接度成正比,线条的粗细与城市之间的相对网络连接值成正比。由于城市的网络连接度和城市对的网络连接值都是比较大的数值,为了便于比较,使用相对网络连接度/连接值的概念。所谓相对网络连接度/连接值,是指某城市/城市对的网络连接度/连接值与网络中最大的连接度/连接值的比值。在2010年的数据中,伦敦的网络连接度最高,伦敦与纽约的网络连接值最大,其他城市的网络连接度与连接值以与这两个最大值的比值来衡量。
从图4-1 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世界城市网络的某些最新的整体特征。首先,西欧、北美和亚太仍然是3 大全球化区域之一,表现为很多高连接度的城市分布在这三个区域内。同时,每个区域的城市与其他区域的城市之间也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不过也可以看到,这三大区域并没有“垄断”所有高连接度城市,而是在全球各处都分布有一些高连接度城市,传统的北南和东西的分野在世界城市网络中表现地并不鲜明。
2010年网络联系程度最高的城市是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城市及其联系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主干道”。中国大陆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服务市场,香港作为中国大陆的经济门户,排在了第3 位。传统上被认为是三大世界城市之一的东京则落在了第6 位。在连接度最高的前10 位城市中,亚洲占据了5 席,欧洲2 席,北美洲2 席,大洋洲1 席。
每一家APS 公司都有自己的办公网点选址策略,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可以从这些千差万别的选址策略中识别出若干种“常见选址模式”,这些常见选址模式反映了世界城市网络的某些区域特征。泰勒等人对2010年的数据(只包含了175 家公司中至少有35 家以上布局的138 个城市)采用主成分分析,从中识别出10 种常见选址模式,进而将世界划分成5 个互有重叠的区域。可以看到,地理因素对世界城市网络仍然有很强的塑造作用,APS 公司大都以地理上相互邻近的若干城市构成的某个区域作为自己的“主场”,以此为基地向全球扩张。不过,地理因素显然并非绝对的制约因素,典型的如伦敦,在地理上属于欧洲,从关系的角度看却与美国的城市联系更紧密。历史文化因素对维系城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英联邦国家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拉丁美洲城市与马德里的联系。还可以看到,亚太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区域正在逐渐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APS公司正在以中国及亚太地区作为自己的“主场”。
表4-2 通过APS 公司选址模式识别的世界城市网络区域(2010年)
续表
注:(1)括号中的数字为方差贡献率
(2)澳大拉西亚(指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附近太平洋诸岛)
(2)世界城市网络的动态特征
2000年以来,GaWC 已经四次收集相关数据测量全球主要城市的连接情况,这为纵向比较世界城市网络的动态演变提供了条件。表4-3 给出了2000年,2004年,2008年及2010年Alpha 级世界城市及其网络连接度排名情况。Alpha、Beta、Gamma 世界城市是GaWC 早期的一项研究中基于APS 公司数量这一属性指标做出的对世界城市的一套分类体系。这项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Alpha、Beta、Gamma 的世界城市分级也变得十分知名。在GaWC 开始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度量世界城市后,对这一分类体系进行了改造,使其完全建立在网络连接度这一真正的关系度量上。
从表4-3 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全球城市网络的连接度普遍提高。Alpha 级世界城市的数量由2000年的33 个增加到2010年的47 个,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跨入了更高等级世界城市的行列。计算各等级城市的平均网络连接度,也可以看到数字是逐渐增大的(见表4-4)。
表4-3 2000年,2004年,2008年及2010年Alpha 级世界城市及其网络连接度排名
续表
表4-4 Alpha 级世界城市的平均网络连接度
(2)世界城市网络的顶端保持稳定。伦敦、纽约、香港和巴黎保持了最具连接度城市的四强位置,新加坡和东京的排名不同年份稍有变化,2004—2008年间新加坡超越了东京排在了第5 位。在顶部六大城市之下,变化则非常显著,有五个城市新进到6 到20 名之间。
(3)中国城市排名的大幅上升。上海的排名实现三级跳,由2000年的第31 位提升到2004年的第23 位、2008年的第9 位、2010年的第7 位。北京在2000年尚不是Alpha 级世界城市,2004年成为Alpha-级世界城市,2008年成为Alpha+级世界城市,2010年排名落后几位,为Alpha 级世界城市。例外的是台北的排名有所下降,不过仍然一直处于Alpha-级世界城市的行列里。
(4)美国城市排名止跌回升。2000—2008年间,美国几大城市——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的排名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到了2010年,这几个城市的排名都有所回升,基本收复了之前的“失地”。芝加哥是除纽约外美国最重要的城市,2000—2010年间虽然排名微降一位,但由Alpha 级世界城市进入到Alpha+级世界城市的行列。
总的来看,在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全球一些新兴地区的城市异军突起,大大提升了其城市地位。但是,这种提升并非以某些城市(如美国的城市)的巨大衰落为代价获得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等级秩序在这10年间保持了大体的稳定。
那么,这10年间世界城市网络的区域结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Liu和 Derudder[1]等人采用冲积图(alluvial diagrams)来显示全球服务公司连接而成的跨国城市网络中复杂的层级和区域的演化趋势。冲积图反映了对2000年、2004年和2010年最主要的139 个城市分别做分层聚类分析的结果,图4-2中的水平流反映了城市聚类之间成员的变动,流的宽度与成员变动的数量成正比,纵向位置根据成员城市的平均公司数量由上到下排列。以金砖国家和海湾国家的城市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冲积图观察城市位置的变动。图中黑条代表中国城市(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和台北),深灰代表印度城市(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陈奈和班加罗尔),中灰代表俄罗斯和巴西主要城市(莫斯科和圣保罗),浅灰代表海湾城市。从图中可以看到:(1)黑色所代表的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北京与香港合在一起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一个聚类。图形下部的广州也变得更加重要,与北部湾的胡志明和河内结成地区性集团。台北则维持了其二级城市组团的位置。(2)深灰所代表的印度主要城市(孟买和新德里)上升到二级城市组团中,其他城市则从边缘集团中突围出来形成一个新类。(3)中灰所代表的莫斯科和圣保罗的地位也有所上升。(4)浅灰所代表的海湾城市中,伊斯坦布尔和迪拜的地位上升,从边缘集团中分离出一个区域性海湾城市集团(麦纳麦、阿布扎比、利雅得)。
图4-2 2000—2008年世界城市网络区域结构变动冲积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