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决策历程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决策历程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经历了酝酿、提出和深化三个连续的阶段。经过这一系列充分的酝酿过程,至此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已经呼之欲出了。2010年1月23日和25日,政协北京市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北京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开幕。(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中国特色。(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近期要以打造“五个之都”作为重点。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决策历程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经历了酝酿、提出和深化三个连续的阶段。

1.酝酿阶段

2009年9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叶立梅研究员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有新思路——基于新的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的视角》,报告分析了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北京的世界城市定位、将重点从设施建设转向功能建设、确立全国服务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城市等建议。该报告发表于北京市社科院要报《看一眼》第12 期,上报后得到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批示:“请发改委阅研”。

2009年国庆各项工作刚一结束,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相继率北京市代表团赴长三角地区、闽粤地区进行学习考察。11月25日,北京市赴广东省福建省学习考察总结会召开,刘淇强调指出,要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探索首都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国际眼光,把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

12月9日至1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天召开务虚会。会上市委书记刘淇强调,要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规律性特点,提升城市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瞄准高端,主动发展,着力推动世界城市建设。副市长程红在这次会议上做了《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步伐》的书面发言,在发言中,她重点论述了北京以“世界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在12月17日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刘淇再次指出,要顺应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结合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从首都实际出发谋划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奥运会后北京如何走出一条富有首都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向着更高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北京市主要领导思考的重点。恰在此时,一篇学者的研究报告与领导的思路产生了共鸣,外出考察催化了世界城市决策的诞生,务虚会统一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层面的思想,政协委员座谈会则试探了社会各界的反响。经过这一系列充分的酝酿过程,至此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已经呼之欲出了。

2.提出阶段

2009年12月24日至26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刘淇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报告。会议指出,面对国家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1月23日和25日,政协北京市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北京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开幕。在25日市长郭金龙代表市政府向“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首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应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必须立足当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

2009年底的北京市党代会正式确立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标志着北京已经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来的到2020年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城市地位的目标,进入迈向世界城市行列的新阶段。2010年初的“两会”上世界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广泛传播,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www.xing528.com)

在推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走向高潮的过程中,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身体力行,他在主持会议、参与座谈、实地调研等诸多场合都开宗明义,要求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重新审视首都的各项发展和建设。譬如,他与金融机构座谈时表示,北京瞄准世界城市首先需要在京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与海外人才座谈时表示,建设世界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北坞村进行实地调研时他强调,要建设世界城市,城乡接合部地区是首都发展的腹地,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他还在杂志上刊文阐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要性。

世界城市的目标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仅以研究界为例,2010年间召开的有关世界城市的大型学术研讨会、论坛有十余个之多,这一时期有关世界城市的研究成果也呈井喷状态。

3.深化阶段

2010年8月23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到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进行调研。他在调研过程中指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首都的功能定位,着眼于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既开放包容、善于借鉴,又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中国特色,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充分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特征要求。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讲话反映了中央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工作的指导意见,他的讲话包含三层意思:(一)北京首先应该立足首都职能,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中国特色。一方面,中国特色理念的提出使得建设世界城市的主题更加鲜明,意义更加重大。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提法也暗含北京建设的是特色型的世界城市而非一定是顶级的世界城市,从而使目标更加现实可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竞争的色彩,避免外界的过度解读。(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近期要以打造“五个之都”作为重点。北京成为世界城市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奋斗目标,必须通过阶段性的目标和行动来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五个之都”紧扣北京市情和特点,切实而具体,指明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方向,也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路标。

北京认真落实中央的有关精神,首都职能重新得到强调,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修订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五都”建设渐次推进。北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文化之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选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为“五都”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正是发挥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五都”之中国际活动、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聚集更多地属于建设世界城市的手段或世界城市的表象性特征,和谐宜居则侧重世界城市的支撑条件,只有文化之都点出了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因而它是“五都”的核心和灵魂。

2010年11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总结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首都职能,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加快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明确了建设“五个之都”的努力方向,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2011年3月正式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把建设“五个之都”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2011年12月26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正式公布,提出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并做出了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九大工程”的工作部署。

2012年6月29日,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在刘淇代表十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建设世界城市成为贯穿报告始终的主题。根据报告,此后五年北京在打造世界城市方面的六个奋斗目标分别包括: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持续优化、社会环境更加和谐、首都文化日益繁荣、改革开放不断突破、市民福祉明显改善等。

图1-5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决策出台路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