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钱纳里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按照人均GDP以及三次产业结构,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前工业化、工业化实践阶段、后工业化,其中在工业化实践阶段又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后来,也出现了很多新概念,先是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掀起了“去工业化”,形成以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后来由于虚拟经济过大、实体经济萎缩,导致美国等加速“再工业化”,以制造业重振恢复实体经济。中国则提出“新型工业化”,也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两化融合发展道路。某种意义上,很多地方产业发展之所以发展的不好,在于混淆了“工业”“制造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产业战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上出现了很多迷雾、迷失和迷途。
“工业”是伴随近现代史而出现的名字,有的人将时代变迁划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有的人将社会演进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我们也经常将文明发育划分为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创新文明。一般而言,工业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偏重生产资料与工业消费品的生产供给,轻工业偏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供给。按照“产业价值链”理论,工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条,其中无论高端制造还是一般制造,仅仅是工业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制造业主要是指单纯从事各种生产行业的制造,是工业中的加工业。那么“工业化”,更是与制造业、加工业有较大的差异,并伴随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产业业态不断迭代创新,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一般而言,“工业化”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但工业化既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工业发展,也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工业成为主导产业,更多地需要将“工业化”理解为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体系化的工业门类、工程化的技术构成、企业化的经营方式、资本化的经济体系的总和。(www.xing528.com)
为什么说很多地方产业发展之所以发展的不好,在于混淆了“工业”“制造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产业战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上出现了很多迷雾、迷失和迷途。一是很多地方在产业战略上,不仅将产业战略狭义地理解为工业战略,造成工业与商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对立,还进一步将工业战略拙劣地理解为加工业、制造业,其他具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价值环节被屏蔽;二是很多地方在产业结构上,按照传统统计方法非常机械地统计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上要么是一度突出工业,要么是一度突出服务业,而没有产业融合的思维与逻辑;三是更多地把工业化看成数据的结构比例增长,而忽略了工业化作为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体系化的工业门类、工程化的技术构成、企业化的经营方式、资本化的经济体系之总和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