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源于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分析框架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由此,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种梯度转移过程则主要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进一步而言,产业梯度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具体可分为国家间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产业梯度转移,对某地区而言,同时包括承接区域外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到其他地区两个动态过程。某种意义上,产业梯度转移实质上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兼顾公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的“变”与“不变”之中,“不变”的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经济技术优势往往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也就是说,在全球化条件下,很多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最终都将流向成本最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变”的是在“逆全球化”过程中,很多国家通过贸易保护主义与“再工业化”等,吸引制造业回归与产业价值链回笼。但不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机会依然存在但会越来越少。(www.xing528.com)
当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产业发展逻辑,迫切需要从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到加快产业跨界融合。如今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不再是通过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外生增长、外延发展”,而是通过产业跨界融合实现“内生增长、内涵发展”,最终通过构筑产业新体系、营造创新新生态、培育企业新动能、搭建服务新平台、优化要素新供给,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产业跨界融合、企业互联融通、资源高度聚合、服务空间耦合、开放协同创新的产业创新生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