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中国在近代史上之所以饱受屈辱,是因为农业文明的刚性、惯性扼杀了商业文明的发育,进而在工业革命时期难以产生新的生产方式,不但没有在海洋文明条件下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受益者,还成为被掠夺者、被压迫者。纵观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性大国的崛起与兴衰,必须具有体现海权思维的强大冲击力、爆发性,以及具有鲜明陆权思维的长效发展活力、稳定的大后方。相对而言,中国具有强大的陆权思维传统,但是海权思维色彩不足。伴随中国发展阶段、发展位势的升级与提高,更应该从陆权思维到海权思维,推动中国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超级大国转变。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面前,过去是用开放倒逼改革,甚至是被动的改革开放;而现在开放的本质就是最大的改革,也就是说改革与开放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过去我们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现在应该是讲结构改革与纵深开放,彻底走出改而不革、开而不放。用近四十年的眼光来看,“开放”就是敞开心扉与高手过招,兼收并蓄他人最优秀的东西,让自己更强大;核心是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分配财富。对于很多国家或地区而言,不仅需要“开放”的精神,从心态的开放、产权的开放、用人的开放到管理的开放等;还需要“开放”的发展格局,打破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开放型创新经济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需要开放的经济体制,建立促进人才、资本、技术、贸易双向流进流出的体制机制,实现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改革”就是打破既定格局让创造财富的新动能快速成长放大,以新的驱动力产生新的能量,带动增长与发展,核心是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还要处理好政策与产业的关系,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方式、优化政商关系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更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更加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包容增长的发展环境。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