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会的顶层设计需要突破智慧城市的某些藩篱和认知,需要基于智慧城市的一般范畴又跳出智慧城市的条条框框,从而进行颠覆性、创新性的重构和诠释。智能社会的顶层设计不仅是对技术系统的设计,更需要有城市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的配合,不仅需要设计先进的智慧工具,更需要设计适应城市运行的智慧机制。主要原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从思维上,需要从强调技术应用转向重视制度适用。当前几乎所有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更多的是在强调技术层面,包括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以及数据安全、视觉识别、动态感知等技术的实现。但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和运转,更多需要依靠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制度上的空间。
二是从框架上,需要从打造条块工具转向构建生态协作。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更注重政务、生活、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养老等各细分领域的上下贯通,但在横向打通方面却几乎很少涉及。智能社会需要的是将城市视为一个统一体,需要进行综合统筹与调配。(www.xing528.com)
三是从对象上,需要从单纯政务系统转向复杂市民生活。以往将智慧化政务服务作为首要和关键,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也主要以服务政府行政为主。但智能城市服务的对象从政府机关转变为市民社会,这就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对载荷的需求,以往的顶层设计无法满足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市民生活需求,需要更加开放、多元、多重的顶层设计思路。
四是从方式上,需要从依靠行政命令转向依托市场运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打通政府各个平行部门的数据壁垒,需要贯通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行政级别,所以更多的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来推进。但要想达成智能社会自演化、自生长、自调节的目标,就更加需要依托于市场化的力量来进行建设和运营,尤其是日常的运营。在正常的商业化社会,一个服务于市民生活的系统如果只依靠财政拨款进行运转,那一定不是一个成熟、成功的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