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汽车工业是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几十年内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以来,中央就开始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划工作。从1953年兴建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发展到今天,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53—1978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基本建设阶段
这个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由于经济薄弱,国家采取了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的方式,先后建成了一汽和二汽等主机厂及一批汽车零部件厂,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汽车产品主要是重型载货汽车,全部由国家计划生产、计划销售。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和其他种种原因的影响,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这个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1953—1967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
(2)1968—1978年,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建设时期
2.第二个阶段(1979—2001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阶段
这个阶段也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1979—1993年,我国汽车产量获得极大增长(www.xing528.com)
在这一时期内,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模式被逐步打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被加强,竞争被强化。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出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开始与国际汽车工业合作,汽车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中型货车变为中型货车与重、轻、微型货车以及乘用汽车多品种同时发展,基本上改变了“缺重、少轻”的产品面貌,整个汽车工业在产品品种上有了明显进步。
同时,汽车工业受市场需求的巨大拉动,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一批地方性和行业性的汽车企业应运而生,汽车生产能力获得了快速增长,汽车产量迅速增加。1978—1993年,汽车生产以平均15.4%的速度增长;1992年,汽车年产销售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生产排名前十名的国家。
在这个历史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在产量和产品品种方面获得巨大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投资散乱、生产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汽车产业在产品质量、企业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实力等方面的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2)1994—2001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获得极大调整
这个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实施“软着陆”的调控政策,即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全面开展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逐步实现“两个转变”,即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经营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3.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是我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接轨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至2006年,中国的汽车进口管理完全达到WT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开放了汽车市场,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全面面临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个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汽车产销规模实现快速增长;②汽车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③汽车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高;④企业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汽车工业成功经受住了入世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