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定有效的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基于国际生产系统的实施方案

制定有效的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基于国际生产系统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继续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首先,中国应当明确继续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重要性。目前,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正在重塑各国生产模式,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利用这一体系寻求有利的发展机会。

制定有效的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基于国际生产系统的实施方案

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和生产零散化在世界范围已渐成主流,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从就业吸纳、出口贡献度、技术溢出等多方面的指标来看,跨国公司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中国未来的工业和经济走向,因此,中国应当把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置于战略高度,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措施,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以促进我国在该体系中分工地位的提升。

(一)继续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

首先,中国应当明确继续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工业体系完备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并不像一些发展中小国那样高度依赖国际生产体系和国际市场。但是,中国仍然有必要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并将其作为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考虑不仅是基于参与国际分工为中国带来的有利影响,更是基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路径。

深度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不仅能为中国带来扩大出口和促进就业的即时效应,而且蕴含了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长远影响,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国暂时处于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同时还面临着技术进步渠道的有限性、市场隔层陷阱的不利性、资源与环境约束的紧迫性等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还是给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大缩短了中国进入高技术产业的进程,提升了中国的产业结构。

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跨国公司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最重要的潮流之一,而且可以预见未来这一进程还会不断向纵深拓展,国际分工会越来越细化,所以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只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才可能具备国际竞争力。由于中国企业目前的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在世界上相对落后,跨国资源整合能力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果独立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之外,依靠自身实力发展是不现实的,而积极加入国际分工与生产体系,可以利用跨国公司所提供的市场和技术机会,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目前,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正在重塑各国生产模式,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利用这一体系寻求有利的发展机会。技术领先的经济体力图保持垄断地位,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新兴工业化国家加紧实现技术追赶,树立品牌形象,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发展中国家则嵌入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谋求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努力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此过程中,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中国应充分抓住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的全球价值链的重新嫁接、延伸、扩张和协调的良机,利用自身已经积累起来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势、要素条件优势和制造业基础优势等有利条件,主动嵌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将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结合起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鉴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影响,中国今后的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有必要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考虑,尤其在发展有现实或潜在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时,应该放宽视野,积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鼓励本土企业主动寻找机会建立与跨国公司的生产合作关系,根据自身实力尽可能向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高端环节延伸,同时抱着学习的态度在这一框架内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其中,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仍可主要参与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应努力进入价值链的中端环节,生产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间投入品;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则应力争成为跨国公司的合同制造商,争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承接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并积极参与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合作。在合作形式上,可以继续积极引入高端跨国公司的投资,大型民营或国有企业应尝试与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需要进行资产重组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引进跨国公司参与资产重组过程,实力偏弱的中小企业则可以向跨国公司提供外包服务,或者成为跨国公司的配套供货商。这样就可以形成涵盖大、中、小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全面融合的国际化产业发展格局。

在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吸引跨国公司更多地考虑将中国纳入其生产体系,以及改善中国企业在该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可以参考的政策措施如表6.3所示。(www.xing528.com)

表6.3 通过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实现发展的政策框架

资料来源:UNCTAD.Global Value Chains: Investment and Trade for Development.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13,Table 3.

(二)利用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策略

中国积极加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可以视为一个好的起点,从长远来看是为了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所以不能一直停留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而是要尽快实现地位提升,进入高附加值环节,这就需要我国在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同时从战略高度加强全局规划和政策引导,营造适合于我国在该体系中地位提升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升级进程。

首先,中国应在原有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嵌入国际生产体系的领域和价值链区间。在拟发展产业的选择方面,应扬长避短,从本国主要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出发,适当取舍,对相应产业在国际分工与生产体系中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定位应具体到工序层次,重点发展本国在特定产业的生产工序中独具优势的环节。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有产业基础、研发或制造技术实力、市场渠道、规模效应、资源禀赋等,中国在其中的一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某些产业的特定工序可能恰恰需要这些优势条件,那么中国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在相应工序方面建立起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对其他环节则可以暂时战略放弃。在此方面,加拿大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加拿大的汽车制造实力很强,但该国放弃了整车品牌,而是利用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一特有的市场优势,积极发展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形成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工业。[5]这种发展路径对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目前,中国基本上已经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裕的资源禀赋优势,顺利地嵌入了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但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并未充分利用起来,例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基础,一些特有的自然资源,等等。这些都应该作为特有优势利用起来,与适合的跨国公司产业和工序进行互补和对接,实现本国产业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双赢。

其次,对中国本土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合作方式进行战略规划和指导。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才是产业的立足之本,而中国当前的技术水平整体落后,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国嵌入全球生产体系价值链环节的高度。要制定基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产业升级战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本土企业努力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政府应当为其创造有利的技术进步条件和环境。对于以股权方式嵌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大中型企业,国家应当明确技术进步在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增强本土大中型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非核心技术领域的合作。对中国企业而言,要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实现自我成长,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是必经之路,而跨国公司一般会对核心技术严格保护,所以比较现实和有效的技术学习方式是增加双方在其他非核心技术领域的合作机会。中国的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如果能够在原来参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基础上加入更高一层的技术合作,就可以增加接触和学习高端技术的机会,有利于自身的技术进步。同时,应该继续大量引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针对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可以考虑设立本地化采购比率门槛,要求外资企业从中国本地企业采购一定的原料和零部件,增加技术扩散的渠道和规模。对于以非股权的代工方式嵌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政府有必要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指导机构,帮助本土企业了解有关产品的世界市场发展趋势,减弱造成市场隔层陷阱的不利影响,并鼓励企业主动与国外厂商建立和扩大联系,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提高品质、增加品种,而不只是抱着被动等待的态度,或者满足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力求通过多种方式,形成既向跨国公司学习非核心先进技术,同时又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二者并行、相辅相成的技术进步路径。随着技术进步的量变积累,中国在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有品牌方面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差距有望逐步缩小,产业升级的质变也会适时发生。

最后,中国应当积极利用外部条件加快进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高端环节。这就需要密切关注世界产业的发展动向,了解目前各主要产业所处的技术层次和发展趋势,同时关注相应产业领域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布局,以便正确把握中国产业所处的局势,抓住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高端环节的良机。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更新的速度很快,不断有具备发展潜力的新产业涌现出来,同时不少原来兴盛的产业逐渐衰落,同一产业内部的工序分割也越来越细化,由此形成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相对落后产业或者工序的局面。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呈规模扩大化、周期缩短化、结构高度化、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对中国来说,如果能够顺应国际产业和工序转移的趋势,尽量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引入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技术层次较高的成熟产业以及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序,就有助于加快本国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步伐。例如,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环保纺织品产业,计算机和机电设备等传统制造业当中的重要零部件环节,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的部分生产工序都可以作为争取引入的产业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