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及分技术类别的情况
表4.9和图4.6显示了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计算的中国制造业总体和分技术类别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各年度制造业总体的CA和CTB指数均大于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反映出中国制造业整体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且国际竞争力水平在持续提高。
分技术类别来看,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高,中低技术制造业次之,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最低,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具体说来,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既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也远高于另外两类技术水平的制造业行业;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CA指数和CTB指数分别从1995年的-0.49和-55.88提高到2011年的0.07和6.77,但除2008年和2011年外,绝大多数年份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为负,反映了该行业仍不具备竞争优势;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介于上述两类行业之间,无论是CA指数还是CTB指数均大于零且缓慢增长。
表4.9 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
图4.6 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www.xing528.com)
注:TOTAL表示制造业总体,LT、LMT、HT分别表示低技术、中低技术、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
(二)分行业的情况
从具体行业来看(见图4.7[5]),无论是1995年还是2011年,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是低技术类的纺织及服装加工业(S2),远高于其他制造业行业;最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是中高和高技术类的机械设备制造业(S11),CTB指数始终为负。2011年与1995年相比,在低技术制造业中,除了造纸、纸制品及印刷业(S5)竞争力指数由负转正外,其他行业两个年份的CTB指数均大于零;在中低技术制造业中,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S6)的CTB指数为负外,其他行业2011年的CTB指数均大于零,其中又以橡胶及塑料制品业(S8)最高;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的4个行业国际竞争力均有所上升,但2011年机械设备制造业(S11)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S13)仍缺乏国际竞争力,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S12)发生了从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到拥有国际竞争力的转变,在这一技术类别的行业中竞争力是最强的。
图4.7 中国各制造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CTB指数)比较
注:S1~S14分别代表14个制造业行业,具体名称见本章第一节脚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