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之五

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之五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顺喜刘一宁高强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关键在于发展产业、吸纳就业、促进增收。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应特别重视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夯实脱贫的产业基础。所以,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扶贫产业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最终要靠人来干。

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之五

张顺喜 刘一宁 高强

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关键在于发展产业、吸纳就业、促进增收。产业发展起来了,也有助于吸引人才回流乡村、建设乡村。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应特别重视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夯实脱贫的产业基础。

一要在产业选择上下功夫。随着脱贫时间点的临近,不少地方在扶贫产业选择上不同程度出现了注重短平快、急功近利的倾向,发展产业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结果导致产业项目趋同、选择品种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过于追求规模效应,规划做得很大,初期看起来轰轰烈烈,真正发展起来又不被市场接受,大量过剩滞销,造成重大损失。

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立足于满足人们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的消费需求,着力在“绿”字上做文章。要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多种功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整体提升,有条件的地方,可打造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闭环,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产业布局要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既有能短期内见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产业,又有能长期带来稳定收益的产业,着力在“稳”字上做文章。

淅川县通过对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贫困户条件等的系统分析,确立了“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发展的思路。短线产业紧紧围绕推动当期脱贫,重点发展小龙虾丹参光伏等当年能见效的产业。中线产业着眼巩固脱贫成果,主要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需要3—5年才能见效的经济林果业,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长线产业重在提升产业层次,主要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壮大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动能。这种攻短促长、长短互补的产业扶贫路径,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当期脱贫,也为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目前看,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一些产业存在的市场风险也值得认真研究,应努力避免将来出现“产量搞上去、价格掉下来”的问题。(www.xing528.com)

二要在培育和引入龙头企业上下功夫。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很多时候难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可能就陷入困境,必须有骨干企业的支撑。淅川县黄粉虫、小龙虾、大闸蟹食用菌、软籽石榴、油用牡丹等扶贫产业的发展,都有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的进入,解决了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品牌建立、产品销售等问题,使贫困户能够安心专注于生产。市场上摸爬滚打过的龙头企业,除能有效带动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外,还能扩大小农户标准化生产覆盖面,从而有助于提升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打造区域品牌。在培育和引入龙头企业时,还要注重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改变农民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逐步实现从“企业+农户”到“农户+企业”的转变,让农民不仅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参与者,还要成为整个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的利益分享者。

三要在支撑产业发展的装备设施上下功夫。装备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鲜活农产品保质期短,有的只有三四天,如果加工、储藏、物流等跟不上,就容易出现“货到地头死”情况。所以,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扶贫产业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谋划,加强农产品预处理加工设施建设,让产地能够具备农产品分级、清洗、烘干、包装、冷藏、保鲜等初加工能力,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生态效益。当前淅川县正在大力推进规模种植的特色林果业,按照县里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将超过30万亩,年产鲜果将会达到100万吨以上,并且大部分品种不宜储存或储藏保鲜期很短。如果没有足够的预处理加工设施,这么大规模的产品短期内集中上市,很难保证不出现滞销卖难,弄不好就会导致“产业扶贫若干年,卖难返贫一夜间”。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好货来自地头”“好效益来自村头”。

四要在用好帮扶力量上下功夫。产业扶贫最终要靠人来干。现在的不少贫困人口,教育水平低,缺文化知识、缺劳动技能、缺经营头脑。如果没有有能力的人来干,特别是没有有能力的人引领,产业扶贫就很难搞起来。从当前的实际看,扶贫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外部帮扶力量,是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淅川县各贫困村都有自己的扶贫产业,很多产业都是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推动下发展起来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不仅引进项目、联络资金、开拓销路、搭建扶贫产业运行的商业模式,很多甚至钻研技术,手把手地教农民,引领和推动了产业发展。与当地群众相比,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视野更宽,更能够发现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上有更多的思路、更多办法。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发展扶贫产业上大显身手。

五要在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从各地调研情况看,一些地方脱贫产业发展过度依靠外来企业带动,这些外来企业能不能扎下根来,干部群众心里没底。一些地方的扶贫产业对政府扶持有较多依赖,脱离了扶持能否继续发挥扶贫作用,还有待实践检验。一些地方为了使扶贫产业尽快见效,走简单给钱给物老路,忽视提高贫困户发展意愿和能力。比如,有的名为股份合作的项目,像食用菌种植,大部分也是用贫困户的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和小额信贷等入股,由政府担保、企业承诺进行保底分红,贫困户基本不参与生产经营,实际上就是相当于“拿干股”,与简单的给钱给物并没有本质差别。产业扶贫要能够持续发展、持续发挥脱贫效益,必须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身能力。(1)重视培养和利用本地人才,加大对脱贫带头人的培养和帮扶力度。(2)引导本地在外的企业家、技术人员、大学生等回乡创业,这部分人才既了解本地优势,又知晓外面的世界,要发挥他们下接地气、上连市场的优势。(3)强化贫困人口的参与,真正让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产业扶贫如果不能带动贫困群众直接参与,不能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扶贫产业难以持续发展,脱贫成效也很难持续。因此,应加大对贫困群众直接参与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力度,让贫困户尽可能多地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帮助贫困群众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增强脱贫致富本领,使产业发展更有生命力、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