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把一本本印刷精美的画册送到我眼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家乡镇企业的产品。因为在此前,我一直反对许多媒体在选择印厂时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于是怀着疑问,在朋友的引见下,我驱车前往这家印厂一探究竟。
北京郊区,去往丰台花乡的路十分通畅。“花乡”是北京最负盛名的鲜花产地,可以想见,座落在这里的企业厂区环境当是很美的。
果然,一进新丰印刷厂厂门,一只雄鹰展翅的大型雕塑屹立眼前,宽大的厂房就座落在花团锦簇之中。
来迎接我的,正是厂长李建祝。他首先领我去车间转了转,5台大型胶印机运转不停,工人们有序地操作;装订车间的工人忙碌着装订书、刊;纸库存放井然……这一切,都那么规范和妥贴,一眼便知这是家非常正规的企业。
李厂长看上去似乎年过半百,但听他那声如洪钟的语音,又让我又心存疑虑,试探着询问他的年龄,却原来他刚过不惑之年,是15载创业的风风雨雨,给他两鬓带来丝丝白发。
李建祝祖辈家境平寒,土生土长在花乡这块宝地上。长辈们勤奋好学、勤俭持家、与人为善的治家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年时的他。1974年,高中毕业后的李建祝,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整种了10年蔬菜。由于他的脑瓜灵,善学手勤,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
北方农村改革的风,较南方来得晚。直到1984年,这儿才掀起乡镇企业潮。乡亲们左挑右选,把李建祝推上了厂长岗位。
回忆起往事,李建祝至今不无“后怕”。现代企业的理念讲究“千万不要涉足自己不懂的领域”,而他正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踏上船的。
当年,新丰印刷厂是靠贷款19万元白手起家干起来的。没厂房,盖。盖起了厂房,才知道搞印刷需要暖气,三九天也得装。购大厂的二手机器,聘大企业退休的专业人员,从村里招工,从国有企业那里找人家不愿干的活来干……干来干去,质量不好,人家不给钱;好不容易质量提高了,人家挑毛病,也不给钱;由于没有经验,没有合同,不懂法规,李建祝和印刷厂的员工没少挨人蒙,赚不着钱、赔了本,还找不着人……在弄潮中,真是喝了不少“水”。一个个浪头袭来,李建祝驾驭的这只小船,差点翻了。三年惨淡经营下来,没赚到钱不说,到了年底,没法给工人发奖金。李建祝欲哭无泪。
在80年代初无序竞争的风浪中,李建祝的航船险些沉没。但这些经验和教训,也成了他日后干出“名堂”的宝贵财富和基础。他边干边学,并开始着手按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对工厂进行治理。他请来印刷学院的教师给员工讲课,坚持了2年的培训教育;送人去培训中心学习,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他自己则参加大专班学习管理,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身先士卒……在企业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李建祝开始对企业的产品结构进行适度调整,从原来印散活儿,逐步将重点转向书、刊印刷,到了80年代末,企业从小到大,终于慢慢步入了正轨,并滚雪球般地发展起来。如今,作为乡镇企业,新丰印刷厂已颇具规模,厂区达2万多平方米,厂内资产已超2000万元;由铅字排版印刷进变为电脑照排,年印刷能力达到20多万令纸,从而步入了现代印刷企业的行列。
谈起这些业绩,李建祝总是淡淡的。他淡薄名利,却很是钟爱市里授予的《质量管理达标单位》的嘉奖。他说,经验是用来给自己企业指正前进方向的,没有什么可介绍的。他与我聊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做人。
李建祝父辈历经艰辛,他自己也曾身处逆境,但始终没有忘记做人的本分。当年他终日勤劳耕耘在生他养他的花乡土地上,与人为善,务其正业,同乡亲们亲密相处,当好一个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农民。正是这种本分,给了他在改革的浪潮涌来时成为弄潮儿的机会,但他仍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农民,更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
李建祝的印刷厂,是京郊花乡四合庄村的村办乡镇福利企业。百十号人的工厂竟吸收了半数残疾人工作;全厂有1/3是村里人。“为村里的人解决就业,为村里的人谋福利,给残疾人以生路”是李建祝首先想到的。善心总是有回报的。李建祝告诉我,他所经营的工厂每到艰难时刻,乡亲们总是齐心相助,才有了今天的发展。(www.xing528.com)
在厂区,我遇到了一位老农,问及他是来厂上班?他说不是,是到工厂洗澡。打听了才知道,工厂的浴池为全村开放,每人每次2元钱,但对全村的退休村民全年免费。此举事虽小,但深得民心,对村民影响很大,大家伙儿都把这厂当成自己的企业,关心、爱护。更有意味的是,李建祝身为一厂之长,本人每次洗澡坚持付2元钱;每逢职工家里有红白喜事,他都要亲自伺候;企业火起来,购置了高级轿车对外办事方便,他自己则十几年来坚持每日步行15分钟上下班……职工们、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李建祝说做人要本分,而身为厂长的他也是靠这种“本分”将员工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了解到李建祝做人的本分,你就不难理解一个农民为主体的企业,为什么执行起各项规章制度来不打折扣,在贯彻执行厂内银行、成本核算、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措施时,又是那么一丝不苟;职工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按照“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的理念,去证实人生价值,为集体、为社会做贡献。
李建祝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人生哲学,同样感染着客户。出版社、期刊社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合同规定如期发稿,但对方却要求如期印刷出版。李建祝善解人意,从不责怪对方,而是自己竭尽努力加班也要完成,把解决对方的困难当成自己的责任。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车间现场,与工人们同吃同劳动,一起急客户所急。
李建祝这种与人为善的经营理念,还体现在处理质量问题中。他认为印刷出版是个特殊的行业,凡是出了质量问题,都与印刷厂有关。一些争论不休的印刷出版毛病,他首先不分责任属谁,总是主动承担,并积极改正。为了把印刷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他强化了十几道工序的检验数十次,把对方原稿或漏校的错误,如“小姐”排印成“小组”、“女士”排印成“女土”等校检出列,不仅赢得了出版社、期刊社的好评,因而也招来了更多的客户。他坦言:“我在对外交往中,不敢忘记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农民本性老实,就得实实在在地去干事,不能沾染歪门邪道去坑人。”
在我看来,他已不是一个普通农民,而是一个能驾驭当代企业的行家里手。只不过他勤劳、善良的农民本质未变,且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了。
还是用那双曾经务农的手,李建祝在十几年间孜孜不倦地翻阅了大量书籍,包括许多现代企业管理的经典著作。他将这些理论与自身的实践融为一体,再注入企业,他说这是他事业航船的动力。
“在世纪之交,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的机遇已来临。以往无序竞争的场面将不复存在,为国营大中型企业拾遗补缺的机会也不会再有。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成功,优胜劣汰中获胜的乡镇企业将与前者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开拓市场,争取市场。市场瞬息万变,机遇也是稍纵即逝。”李建祝说。
李建祝很清楚,企业要再上一个台阶,谋求更大、更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软件、硬件上再上一个档次。他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聘用高素质的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实施更科学、规范的管理……经过一年半的咨询、学习、考核,去年8月,新丰厂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指定为省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而从德国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海德堡”彩色印刷机,以及现代化的书刊胶印设备和装订连动生产线,不仅缩短了印刷周期,更保证了一流而稳定的印刷质量,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赞誉。
采访结束时,下班的铃声也恰巧响起。有职工招呼李建祝结伴回家。我们的谈话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也跟着向他的家走去。老李成功了,却没有盖自家的小楼宅院,他至今仍同年逾古稀的老父亲住在一座四合院里,携妻儿孝敬老人;他还是像从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只不过换了一种劳动方式;与亲人、乡亲的亲情,与朋友、客户的友情是他感情世界中最有滋味的内容,他在这个小环境里生活得很充实,证实了自己能有所作为,并对社会有所回报;他从不去歌厅,不去桑拿,也不搓麻将,闲下来就扎在书堆里,或听听高雅音乐,充实着自己的生活空间。
生活方式改变了,但李建祝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农民。这就是他对人生的诠释。
刊于《中国名牌》2001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