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困难多,但职工的办法比困难还要多——陈瑞华的口头禅
“我觉得自己这几年的厂长当得还是蛮轻松的呵!”——当我们与陈瑞华谈起他们这几年的创业历程时,这位浙江省优秀厂长居然冒出这么一句出人意料的话来。须知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在短短几年里,成为竞争激烈的全国牙膏行业的一大诸侯,岂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渐渐品出了陈瑞华的“轻松”里面的滋味。
“当厂长首先就要有一名普通工人的情感”
1985年陈瑞华出任杭州牙膏厂长。这位学机械制造专业出身的知识分子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知,一个企业就像一台复杂的大型机器,每个职工都是这台机器的一部分: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就要做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理解他们。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厂长首先就要有一名普通工人的情感。让职工感到你这个厂长充满了人情味,感到企业是一个大家庭。”
22岁的青年工人杜振得病住院,经专家会诊,确诊为脑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杜振的父母亲痛不欲生。陈瑞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指示厂里有关部门:“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抢救,厂里不惜一切代价!”后虽经多方抢救,小杜终因癌细胞转移而不治。企业为了挽救一名青工的生命,仅医疗费一项就花了2万多元。每当忆及此事,厂里汽车队的朱师傅就动感情地说:“一支牙膏只有2分钱的薄利。领导舍得在一个身患绝症的青工身上花几万块,能不让大家心热吗!”人心自有一支测温表啊!
作为一名厂长,陈瑞华不仅力求做到在职职工遇到较大困难时及时送去企业大家庭的温馨和关爱,更注意通过日常的工作和一些小事,与职工建立起一种亲切、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厂里青年人结婚办喜事,时常为用车发愁。陈瑞华便决定,凡是青年人结婚用车,厂里两辆小车无偿为他们服务。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沾上公车私用之嫌?陈瑞华却大不以为然:“我们当领导的整天坐着小车跑东走西的,工人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偶尔用一下,就过分了吗!”今年,厂里还准备添置一架摄像机,专为青年职工拍摄结婚纪念录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1989年、1990年两年,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杭州牙膏厂的职工以他们的行动让陈瑞华委实“轻松”了不少:1989年税利总额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同行榜首;1990年再次克服各种困难,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厂长目标任务,企业彻底摆脱了困境。
“我们要把目光投向人的潜能”
有人问陈瑞华:“你是如何使企业走出困境的?”他回答:“我们靠的是把目光投向人的潜能!”
作为一厂之长,陈瑞华相信,只要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就能走出一条充满希望的路。1986年,技术科俞志华等几个颇有潜力的青年技术人员,为了改善食堂质量,提出了一个承包炒菜部的方案。陈瑞华看了他们的承包要求,感觉到了这些年轻人一颗颗急欲施展才干的心。他找到俞志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改善食堂工作的愿望很好,但你们的本职是技术工作,厂里对你们开发新产品寄予很大希望……”一席话,说得小俞不由怦然心动。(www.xing528.com)
没过多久,厂里便任命小俞为厂技术科科长,又送他去浙江大学进修,让他主持新产品开发。领导的信任、重用和期望,激发了小俞开拓、创造的勇气和热情。他没有辜负厚望,几年来在开发研制出口产品等多项科研工作中作出了较大贡献,被授予杭州市“讲理想、比贡献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称号。
近年来,国内一些牙膏厂为生产出口产品,从国外进口一种化工原料作为牙膏添加剂。这种原料,使用效果很好,但价格昂贵。厂研究所所长韩仲达早在1984年就开始研究开发这种原料的国内替代产品,但效果始终不甚理想。一次,在投放市场的牙膏中不慎混入少量试验产品,致使牙膏稀薄、出水,一些用户投诉报社,给企业和韩工本人都带来一定压力。然而,陈瑞华不仅没有责备韩工等人,相反在自己主动承担责任的同时鼓励他们:“不要担心,任何发明创造都不会一帆风顺,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领导的支持和鼓励,重新鼓起了韩工等人的勇气。终于,经过无数次的配方试验,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了符合标准的膨润土矿物凝胶,填补了国内空白。
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用现代的话来说,领导给职工一分关怀和支持,就能换来职工对企业的十分爱护和奉献。杭州牙膏厂的事实不是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吗?
“企业的一个班子,好比一支球队……”
身材魁梧的陈瑞华,年轻时是个篮球爱好者,他对企业的管理也有一番比喻:“企业的一个班子,好比一支球队,有人适宜当中锋,有人可以当后卫,用人所长、人尽其能,相互配合方能显出整体威力。”
厂党委书记对工厂领导班子的配合,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厂里党委是核心,厂长是中心,工会则同党政一起搞同心,三心合一心,这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保证。”
1989年,工厂提出争创二级企业的目标,厂党委立即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每个党员都能带动几个职工投入到创二级企业的活动中去;厂工会也闻风而动,组织开展了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同时代表全厂职工与厂长签订了“双保合同”。企业出现了“千斤担子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生动局面。一年里,仅通过采纳来自职工中的55项合理化建议,就创经济效益292万元。
“千斤担子人人挑”。难怪,陈瑞华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会用“轻松”来形容他当厂长的感受。
与晓桐合作 刊于1991年4月18日《光明日报》“耕耘者征文”栏目
编著者的话:
回首近30年前撰写的这篇文章,改革开放初期大江南北大办乡镇企业的炽热场面还历历在目,“石大胆”的创业情怀可以说代表着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创新精神,展现了乡镇企业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