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西安古城锅巴热至沸点,西安市灞桥区福康食品厂厂长魏政国在今年年初却毅然决然决定上“锅巴”,这令不少内外行人士咋舌。有的说他头脑发热;有的说他赶浪头,注定要砸锅的……
魏政国,不是随波逐流者。他几经辗转,1988年来到西安灞桥区福康食品厂,干起港式面包生产,数月间即在古城名声大噪,使这个数十人的小厂扭亏为盈。港式面包销路广、市场宽,小企业干得十分火红。结果,招徕众多求教者,他总是来者不拒,帮助远近的农民兄弟办起百十家面包房,把赚钱的产品让给人家。他又在广泛进行社会消费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琢磨着要在黄土高原上试作西式糕点。在古城的晨曦中,他将西式糕点分别送进各大宾馆及高档餐厅。这一炮又打响了,每日产品销售一空,供不应求。然而,去年春夏之交的风波使这家企业受挫,只好转产饮料,熬过半年。
1990年初,魏政国决心要上粗粮细作的新型锅巴。农家出身的魏政国,了解陕北盛产小米、小麦、苦荞等杂粮,而每年秋收后,农民发愁的是杂粮难出手,成千上万吨的霉烂。给杂粮找个好出路是他的宿愿。正巧,陕北老根据地安塞县县长也为这件事找上门来,二人一拍即合。今年6月12日,小米、苦荞、大麦锅巴面市了,日产10吨,供不应求。短短数月,四面八方,乃至西宁、拉萨纷纷来电要货。在亚运会生活用品展销会上,还获得了优秀产品奖。
接下来,以古城西安为中心,掀起了杂粮锅巴热浪。热浪卷来,魏政国没有被冲昏头,没有去盲目扩建发展自家的小厂,他把目光投向了远近的县城,把手伸向了农村,因为那儿有取之不竭的杂粮资源。他把制作锅巴的技术教给他们,就地取材生产出合格产品。8月11日,魏政国联合10余家小厂组建了西安福康食品集团公司,并出任总经理,使杂粮锅巴这一新产品刚问世不久,就形成了有原料基地、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销售渠道的一整套适应市场竞争的条件。(www.xing528.com)
但是,魏政国并没有把眼睛仅仅盯在锅巴上,他组织的食品科研小组,已开始粗粮细作的小食品研究,并制定了自己的“八五”规划。他决心要把陕北几个县每年都要霉烂数以千吨计杂粮的历史改过来。现在,苦荞系列化产品之一的苦荞挂面已试制成功,试销受到好评。
魏政国说:我搞企业,一是想到农民,二是想到国家……。杂粮营养丰富,要把杂粮的开发利用搞上去,改善群众的食品结构,造福于民。
刊于1990年12月11日《经济信息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