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的五龙河,穿过莱阳城,婉蜓南下。“广漠沙土”就在两岸。是它,孕育了“梨乡明珠”——驰名中外的莱阳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当谷雨前后,五龙河两岸都宛如一片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原野。莱阳梨树开出的雪白的花朵,把村舍田园点染得光华耀眼,令人心醉。在那个季节,岸边的柳絮如烟,梨花似雪,衬上火红的土崖,分外娇娆,游人们冠以它“丹崖白雪”的美名。
我来时,是金秋时节,已不见梨园的“皑皑白雪”,挂在那千枝绿叶间的是累累果实,黄澄澄、金灿灿,微微秋风送着甜蜜的果香。粗大的果枝被硕果压弯了腰,有的竟半空折断,几乎所有的果枝都不得不用木杆撑住。尽管如此,梨枝还是被压得离地咫尺。树下,穿红着绿的姑娘们,用轻盈的双手将梨摘下,欢声笑语不时传来。
“请尝尝鲜吧!”热情的梨农,总是要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品尝莱阳梨的风味。我接过一个,一口咬去,果汁四溢。它的果质真细嫩,清脆而香甜。细看外形又别具一格,头粗尾细,把长而歪,表皮黄中透绿并点缀着“颗颗金星”。
莱阳梨如此鲜美,与它生长的自然环境密切有关。五龙河两岸,沙土广漠,这里的土是一种特殊的棕色细沙土。它含云母多,土质松散,便于梨树根通风透气。这种沙土升温快,散热也快,昼夜温差大,这样促使梨树白天在光合作用下获得的糖分,在晚间不易消耗,从而加快了梨果糖分的积累。因而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莱阳梨含糖量比一般梨果糖分高3%。
“梨子好吃树难栽,好果还须人栽培。”一位老梨农请我去梨园西南角看一棵老梨树。据说是三百多年前栽植的,人称“梨树王”。它的主干已被多年沉积的沙土埋没,五个粗大的枝干从沙土钻出,斜着向上伸展,它的树皮被长年风霜剥去。这位老梨农,从其他青、壮年树上剪下当年生的萌条,巧妙地将脱皮间的细胞组织接通,给这棵苍老的梨树沟通了输送养料的渠道,从而使它“返老还童”。现在,它那五条枝干枝叶茂密,覆冠占地盖了足有150多平方米,每年产梨都在1300斤左右。
50多年前,莱阳梨的年产高峰不过20万斤。一位朋友说,如今可变了样,纵贯全县的五龙河两岸几十公里广阔地带,已形成庞大的梨园,总面积达7万多亩,近几年每年年产量高达35000吨。(www.xing528.com)
“春天开花笑嘻嘻,秋天摘梨哭啼啼”。这是几年前梨农们的口头禅。因为莱阳梨糖分高,不易保存,加之销售、外运、加工、贮藏都不得力,每年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果实烂掉三分之一左右。
这几年,由于开放、改革,情况才逐年好转。县内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运、销售网络,先后建成了4个冷风库,可贮藏8000吨果品,就地加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办起18个莱阳梨加工厂,开发出莱阳梨罐头、梨酒、梨汁、梨干等多个品种。
回到招待所屋里,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环顾四周不见鲜花,只有几个小饭碗口大的莱阳梨摆在桌上,莫非是它!拿起来端详时,不小心摔落地上,顿成一团玉浆。此时,才猛然想起在梨园时,老梨农说的一席话:“莱阳梨成熟后,又酥又脆,太娇嫩了,俺们叫它‘老来娇’。”
我望着那“玉碎”的莱阳梨,好不心疼!
刊于1988年10月19日《中国食品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