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传承中国烹饪技艺与文化?闲话拜师

如何传承中国烹饪技艺与文化?闲话拜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封建社会里,拜师收徒是传技学艺的主要形式,各行业都是以这种形式来传承技艺的。拜师收徒的弊端显而易见,很多技艺的湮灭失传,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行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拜师与不拜师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学到技术,使中国烹饪技艺与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当然,拜师不拜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

如何传承中国烹饪技艺与文化?闲话拜师

封建社会里,拜师收徒是传技学艺的主要形式,各行业都是以这种形式来传承技艺的。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为了得到这“一招”,拜一个乃至多个名师是必须的前提条件,然后再看徒弟能否打动师傅的心,进而能够倾心无私传授,因此便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也正因为这能“吃遍天”的“一招”,师傅可能处处防着徒弟,不到火候绝不传授这“招”,以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些家传绝技秘招甚至到了“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地步。拜师收徒的弊端显而易见,很多技艺的湮灭失传,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解放后,虽说师徒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一些陋习仍然沿袭了下来。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算是彻底废除了拜师学艺一说,统称老师与学员,同志对等,老师教学员培养革命接班人,义不容辞,乐于传授,不保守;学员学艺接班理所当然,学得开心。这种风气的形成,对承传技艺、后继有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烹饪来说,当年招收的那批学员,如今活跃在各大餐厅酒楼,成为骨干,时至今日的商品社会,问起当年无私教育新一代厨师的国宝级烹饪大师康辉、王义均、郭文彬等老前辈,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无悔当初,看到了厨师队伍后浪推前浪,他们高兴得很,他们希望的是中国烹饪技艺发扬光大。旧社会视厨师为下九流,不受人尊重,新社会地位提高,生活有保障,他们都说没有保留绝技的理由,因而无私教徒。

行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师康辉曾对现任北京贵宾楼饭店行政总厨的田润福说,学会了师傅的,不练自个的,也得饿死;五年后你还用我的菜品,你就会失败。这就是老一辈厨师的高尚艺德,他们不抱残守缺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新一代厨师。

老一辈厨师培养的一代新厨师,虽然当年没有行拜师礼,但是他们心中有师傅,师傅在他们心中是崇高的,永远值得自己尊敬。这样说来,有无拜师之礼并不重要,现在问起这拨厨师拜不拜师,他们仍然认为并不重要,关键是人家愿不愿教你,你能不能学好。

改革开放后培养的青年厨师,他们更少偏见,从中专、大专、本科,直学到研究生,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自然不喜欢旧社会的一些师徒陋习。还有一个新情况是,近年来先进科学技术进入传统中餐,有的已实行原料量化,烹饪工艺标准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师徒关系。

拜师不拜师,关键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您拜了师,叩了头,送钱送物,师傅是否真教你,你能不能学好,才是关键。拜师之后师傅不真教,或者他教不了你,没真本事,只为收钱敛财,再者还有你因无才学不好,不怪他人,而你只图拜师有个名分,去唬人,是自欺欺人。不少打着某某大师之爱徒的旗号到处求职的厨师,老板让他灶上试试身手,一试便败下阵来。可见市场需要的是真功夫,光有某大师爱徒的光环是不一定管事的。(www.xing528.com)

厨师的技艺是财富,绝技是知识产权,但由于烹饪技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量化来界定其价值,如果什么时候能有一部界定厨师知识产权价值的法规,就可以明码标价传授厨师技艺。现在各地大办厨师学校,通过交学费学艺是一种普遍的方法,只是初级的,往深了学,种种原因,就很难了。有些餐馆请名厨讲课,参照学校老师付授课费,也是一个方法。更有趣的是,北京一家酒楼为教厨师学到真本事,请名厨来店现场教授,教会一个菜少则500元多至1000元不等。拿钱的心安理得,给钱的也觉得物有所值,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双方都享受实惠。

时代不同了,师傅教徒不能白教,要尊重厨师的知识产权,要给他们的劳动以报酬,这是商品社会对他们应有的尊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拜师与不拜师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学到技术,使中国烹饪技艺与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当然,拜师不拜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

刊于《餐饮世界》2004年2月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