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运生匆匆忙忙从日本九洲归来,带来一个好消息:日方专为我国西安德发长饺子馆盖一栋楼,引进饺子宴。日前,我方已派3名技工赴日本九洲寿会馆进行饺子宴技术表演,预计明年2月才能归来。谈起这些,马运生感慨万千……
西安德发长饺子馆是1935年北京赵氏开建的。赵氏择名“德发长”意在重视一“德”字,为了一个“发”字,求得一个“长”字。然而,赵氏苦心经营十多年,并未发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德发长有所发展,但真正发达起来,还是改革之后。
而立之年的马运生脱下戎装,1984年当上德发长饺子馆经理,便感到这个营业面积只有200平方米简陋的小店,极不适应地处古都中心钟楼盘道旅游热点的需要。他想:“天下唯有梧桐招凤凰”,他的第一把火便是改造店堂。当时社会上商业网点的建造,大多仿袭沿海地区,突出西洋风格。而生在古城的马运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启迪,萌发建造仿古店堂的思想,将古都传统文化融入餐厅建筑文化之中。当改建一新的仿古店堂投入营业后,不仅国内顾客增多,连那些身着洋装的“老外”也登上二楼龙凤厅进餐。改建后的第一个年头,1985年,德发长营业额超过120万元,利税首次突破15万元。改变了这个店多年利少持平的徘徊局面。
新建的店堂才营业一年多,马运生又提出了第二次改建店堂的计划,要把德发长办成接待外宾的涉外定点餐馆。第二次扩建工程,仅用半年就完工。而马运生却累得住进了医院。
再次改建的德发长,面貌古朴典雅,营业面积近1000平方米,厅内景中藏景,环境十分幽静,中外宾客纷至沓来。这个店营业收入1987年200多万元,1988年、1989年为300万元,今年1~11月已完成营业收入457万多元,创利57万元。去年上缴利税67万元,是1984年的10倍。自1988年起,德发长饺子馆被确认为西安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989年陕西省政府又命名它为省级先进企业。(www.xing528.com)
马运生在大刀阔斧搞改建扩建的同时,又见缝插针地钻研业务。因为他知道,崭新高档的店堂,若无相匹配的特色食品和宴席,将会大为失色。上任初期,他就决心发扬德发长老字号饺子店的优势,把饺子宴作为拳头打出去。
马运生亲自任饺子宴专题研制组组长,收集有关饺子历史的资料,而后又带着厨师北上沈阳,南下广东。在广州他自己出钱让厨师点菜品尝广式佳肴,掌握口感特点,改进饺子风味。他的一片苦心、一腔热血,终于迎来了殊荣:1989年5月在国家商业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风味小吃金鼎大赛”上,德发长的风味水饺和饺子宴两个项目一举夺得“金鼎奖”。在获奖的饺子宴15个系列品种中,马运生亲自研发的核桃蒸饺是其中之一。
老店有了新貌,在传统工艺上脱颖而出的饺子宴,已形成“一饺一形,百饺百味”,达170多个品种。在烹制方法上,由单纯的煮饺子发展为煮、蒸、烤、炸;在口味上,从咸、鲜发展到甜、咸、鲜、麻辣、鱼香、怪味等6种味型。难怪日本人看中了这德发长的饺子。
刊于1990年12月27日《经济信息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