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戎,母亲任教,呱呱坠地的屈浩被送到一户山东人家抚养——这可能就是他与鲁菜的缘分吧!9岁归家,父母上班,还是顽童的屈浩就上灶掌勺。他作的第一道菜是炒柿子椒,真说不上是啥滋味。可以说,屈浩从孩童就开始学厨艺了。打这以后,左邻右舍谁家炒菜做饭,他都要去瞧瞧,琢磨琢磨。然而,亲友高知出身的偏见,阻碍屈浩干“厨子”这行。初中毕业未能如愿,高中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迈进了北京市服务学校的门槛。
进了专业学校门的屈浩,方知厨艺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有深奥的饮食文化内涵,他决心去求索。看到前辈厨师的每一刀、每一勺都凝聚着美感,劳动的美鼓舞着他从基础学起。放了学不回家,与几个同学住在更衣室,每天练习刀功至深夜,谁都轰不走。屈浩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师长,奖励一坛子榨菜练习,餐料有限,他就用报纸叠起来练爆发力;练快,免不了切上手指;练片肉,失手片上了手掌。至今,手上留下的疤痕是屈浩成长的见证。夏日炎炎,在炒勺中放进沙子、石头子,屈浩练翻勺和练腕力,每天上千次的坚持练习,胳膊酸痛、手腕发肿也不停息。练习食雕,自己蹬三轮购来一车萝卜,不练完不罢休。暑假、寒假去饭馆白干,为的是提高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屈浩在学校比赛中获得“刀工、热菜、食雕”第一名,并以4个学期蝉联三好学生的佳绩结束学业。
出了校门进到“丰泽园饭店”鲁菜大家庭,满以为可以上灶显身手了。然而,“丰泽园”的老师傅教新徒有绝招:让屈浩先去干下手活,在加工间从开生源头学起,杀鸡宰鱼,掏心肝肺……时间久了,屈浩在脏累的下手活中悟出个理:这是厨艺最基本的功夫。
一拨一拨的师兄弟都陆续上灶了,可屈浩一干就是3年,他仍然不急不抢。几位老师傅从中观察这个徒弟能吃苦耐劳,尊师爱友,品德不错,是个好苗子。从此,王义均、时广南等老师傅都手把手教屈浩的煎、炒、烧、扒、烘、煨等诀窍。
屈浩迷上了“丰泽园”鲁菜大师云集的有利学习环境,干脆住进“丰泽园”,没时没晌地向名厨们求教。人们看着屈浩虚心好学的劲头,乐于施教。屈浩博采众长,20岁出头就获得北京市工人技术能手称号、北京市冷荤艺术拼摆第二名。
在荣誉面前,屈浩没有止步,他深知祖国饮食文化宝藏的浩瀚,他利用休息日出入图书馆、展览会、各大公园、各大饭店,犹如蜜蜂般地去采集花蜜,为的是融会贯通;学习绘画,观察花鸟鱼虫的千姿百态,为的是注入食品雕刻的活力。他在而立之年到来之前,迎接了全国青工大赛。可就在此时,襁褓中的女儿得了肺炎,爱人高烧不退,自身又染上重感冒,好似“雪上加霜”。此刻,老一辈厨师的厚望激励着屈浩去拼搏。他带病上考场,以赛前充分的准备,临场的正常发挥,理论与操作俱佳的成绩,夺得了全国青工大赛第3名。与此同时,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工技术能手称号及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掌声托起的光环,有师兄弟姐妹的一分热,也有各级领导的一份爱,更有老一辈厨师的心血。屈浩深感这一代有文化的青年厨师的重任:承前启后,开创饮食文化的未来!他琢磨:不拘拟于传统,要变中求新!这期间,他利用去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献艺的机会,学习异国他乡烹饪之长;抓紧向民间艺人学习面塑;再回头向食雕启蒙老师赵国忠学习西餐黄油雕。
在饮食文化宝库中不断求索的屈浩,期待的时刻——亚洲厨师大奖赛终于到来了。他在王义均等大师的指导下,从3个方案中优选其一参赛。冷、热、面点等12道菜,均以传统鲁菜色、香、味、形俱全为基调,吸收其他菜系之长处,融进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色彩。其制作刀法有鬼斧神工之感,那拼摆及造型出神入化;食品雕刻入木三分,形象栩栩如生,达到中西合璧近乎完美无瑕的美妙境界,令评委们称奇。在有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重大国际比赛活动中,为中国首次赢得首席亚洲大厨的殊荣。(www.xing528.com)
30出头的屈浩,不久前从新加坡载誉归来。他说还要拜师学艺,从头来!
刊于1996年11月15日《信息快报》
编著者的话:
顾九如是老一辈厨师精心培养的厨艺人才之一,不仅享有亚洲大厨等富含高技术等级的荣誉称号,他还是2007年全聚德成功上市后的集团公司的行政总厨,主持制定了全聚德26个贯标菜品的标准,开启了全聚德餐饮标准化的里程,有助于全聚德连锁经营的发展。
顾九如和他带领的全聚德厨师团队,为全聚德餐饮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新呕心沥血,功不可没。
还应当说的是,顾九如和之后记述的徐福林、刘志遵、王荣,以及本书未及记述的诸多新时代全聚德大厨,如早已离世远去的开创全聚德烤鸭技艺的孙师傅、蒲长春、张文藻等,正是他们这样一代又一代全聚德大厨精心开创、传承并不断创新全聚德传统餐饮物质文化,方能使全聚德餐饮文化日新月异,为全聚德老字号餐饮企业品牌的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