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京城的阿文汤包馆,颇具江南小吃餐饮文化特色,位于建国门外贵友大厦后侧。阿文汤包的特点是:皮薄、卤足、馅嫩、味鲜;有鲜肉、鲜虾、鲜贝、蟹黄四个品种。蟹黄采自太湖大闸蟹空运抵京,原料名贵,品质上乘,口味天然,无与伦比,有食客赞之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品蟹黄包”。汤包只宜热食,为免烫口,先将汤包置于勺内,从侧面咬一小口,缓吸包内之卤,然后食之。
阿文汤包之外,有阿文烘饼、阿文蛋卷、油墩子、菜肉馄饨、香菇素包、卤菜等,兼营面条及中式套餐。早点以成本价推出江南名点“蒸六盅”(肉饼、凤爪、猪肚、鸡块、海鲜、鸡翅),每盅仅售三四元。老母鸡吊汤,上笼清蒸,营养丰富,口味极佳,诚为老少皆宜、四季进补之佳品。同时还供应八宝粥、大油条、小馄饨、茶叶蛋、豆花、甜豆浆、咸豆浆等。
附《阿文汤包赋》全文如下,供读者笑阅。
汤包者,顾名思义,有汤之包子也。包子一味,源远流长,自汉代即有之。其馅或以肉糜实之,或以时蔬充之,其形如一款,其容兼百味。有宋以来,市肆繁荣,东京梦华录记蒸食有王楼梅花包子称于汴洛,梦粱录,说馒首,有孝仁坊澄沙包子名噪杭城,黄鲁直有,宜州乙酉家乘,录入素菜包子之文,陆务观有剑南诗稿,戏作野味包子之诗。(www.xing528.com)
千余年来,物换星移,而包子流传不衰,承衍有序,堪称我中华饮食一绝。更有汤包者,以凝汁充于馅中蒸后溶于皮内,入口鲜香,腴而不腻,诚为蒸包中之上品。惟扬、宁、沪流传最广,又以镇江汤包为冠。时下各地汤包,名实相符者有四:其一曰上海城隍庙汤包,其一曰镇江汤包,其一曰汉口四季美汤包,其一曰西安马家十字贾三汤包。何也,货真价实品质不衰也。然四家汤包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多适味于一方,而我煌煌京华,竟无特色汤包,诚为憾事。
今有阿文先生,矢志不渝,致力汤包创新,西访长安,南下金陵,跨荆楚,走岭南,遍访名师,程门立雪,采撷众长,博聚南北,承传统工艺之精华,融现代科学之技术,实属难能可贵。阿文先生敏而好学,广涉饮馔典籍,考索先贤著述,裁苏眉山之云,勺袁随园之水,细研江潘家厨秘传之法,得其精髓,于是阿文汤包足以与当代四家汤包媲美。有客问曰,阿文汤包不过新创,何以博美誉,符盛名耶?答曰:精诚所至也。
刊于1999年11月15日《烹调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