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作业也叫日常保管。连锁企业的仓库管理作业是配送中心业务操作的核心内容,其每个作业环节都是配送中心运作的主要环节。仓库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入库作业、在库保管和出库作业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涉及商品的多个作业操作,这些具体的作业环节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此,只有合理细致地对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和组织,配送中心的业务才能顺利完成。仓库管理作业就是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多种业务操作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其主要的管理职责包括仓库作业过程的组织管理、仓库作业过程的协调管理、仓库作业的空间和时间的组织,以及仓库作业过程的监控管理。仓库管理作业的重点内容包括入库验收、出库管理、仓位管理、仓储定位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仓储合理化。
(一)入库验收
商品运输完成后到达配送中心仓库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入库。入库是仓储作业的开始阶段。入库验收包括入库前的准备、商品接运和商品验收等。
1.入库前的准备。
商品入库准备工作对商品仓储工作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商品到达之前,仓库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合同或客户的要求及时细致地对货物的货位、劳动力、物力等方面进行安排和协调,保证货物能够顺利入库。商品入库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熟悉入库商品和仓库状况。入库操作和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或询问供货方等方式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如商品名称、商品物理化学特点、规格数量、到库时间、保管要求等。另外,还要了解仓库库场的相关信息,如货物入库场所的设置、库位分布、库存数量、设备人员分配变动情况等。了解这些信息的目的是能够更快更好地安排和完成新的入库货物的库位安排,以及今后保管保养措施的制定。
(2)制定仓库作业计划。仓库工作人员根据要到达货物的特点和仓库状况制订相应的仓储工作计划,并及时将工作计划下达给相关部门,使之得到执行。
(3)安排货位。安排货位是进行入库作业之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要根据了解到的入库货物的信息和仓库状况及时合理地安排货物的储位,保证货物按照仓储的原则进行保管,并且要便于货物的出入库操作。除此之外,在货物到达之前,还要做好储位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保证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4)组织人力,准备工具。在货物入库之前,根据仓储作业计划,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装卸、搬运、检验及堆码作业;同时要准备好进行堆码、入库操作时用到的工具、设备及材料,如搬运车、托盘、检测工具、苫盖材料等。
(5)确定装卸搬运的工艺流程。根据货物的特点和仓储保管的环境与条件,仓储部门要对货物的入库作业流程进行设计和制定,保证用尽可能高的工作效率完成作业。
(6)相关文件单证的准备工作。货物入库前,需要准备各类报表、单据、记录簿等,以便货物到达后取用。
商品入库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认真、准确、及时地完成。不同仓库、不同行业的仓储作业规范不太相同,所以准备工作的多少和内容也会有所差别。仓储人员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做好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提高仓储作业的工作效率。
2.商品接运。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下一步就是接运。接运地点不同,接运形式也就不同。接运形式主要有四种:码头、车站接货;铁路专用线接货;仓库自行接货;库内接货。
3.商品验收。
货物到达仓库后必须经过验收,符合企业各项预定标准的货物才能准许入库。验收商品可以根据以下几项标准来进行:采购合同和订单规定的相关信息;采购时确定的样本;采购合同中的规格和图解;货物的国际或国家品质标准。
商品的入库验收工作主要包括验收准备、核对验收单据、检验比例确定、实物验收等几个环节。
(1)验收准备。验收准备工作主要是准备验收货物的货位、验收工具与设备、验收人员等。具体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集验收标准和有关要求;准备验收的工具、仪器及设备等,保证设备、仪器准确可靠;配备相应的人员和意外的防范用具等。
(2)核对验收单据。商品验收的单据主要是供货商提供的入库通知单、质量保证书、装箱单、说明书、保修卡及合格证,特殊货物还须出示相关商检部门的检验证明。另外,验收单据还包括承运人提供的运输单据,如提货通知单、货运交接单、货物运输记录等。验收时必须保证这些单据与相关资料相对应,若出现不符或缺失的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解决问题。
(3)检验比例确定。在最初签订仓储合同时,仓储双方当事人一般对检验条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双方只需按照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检验比例。如果合同没有该条款,仓库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检验比例,如商品的数量、厂家的信誉、商品存放时间、生产技术等因素都影响商品检验比例的确定。
(4)实物验收。实物验收是仓库管理验收的核心,主要包括对商品的数量、质量及包装的验收。商品的数量验收往往采取计件、称重、量体积三种形式,以确认商品实际数量与合同及其他单据的一致性。质量检验主要是对商品的外观和化学特性进行检验,保证货物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包装检验是通过感官对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包装损坏进行校验,包装完整、标志清晰的商品才能准许入库。
商品验收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感官验收,也可以用仪器验收。具体来讲,商品验收的方法主要有视觉检验、听觉检验、触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应用仪器检验、货物自行运行检验等。
(二)出库管理
商品的出库管理是指配送中心在接到连锁门店的出库凭证或发货凭证之后,根据相关单据的信息,进行备货、点交、发放等活动。出库业务是仓库保管活动的结束,也是运输活动的开始。为了保证仓库高效、合理地完成出库作业,工作人员必须依据出库计划,合理组织每项活动,保证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1.仓库的出库要求。
仓库管理人员必须依据业务部门或货主开具的“商品调拨通知单”或“提货单”来安排商品出库。仓库出库业务必须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1)符合仓储的程序要求;
(2)按照单据发货;
(3)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
(4)及时记账;
(5)保证安全;
(6)准确无误。
另外,在具体操作时,商品出库还要遵循“三不、三核、五检查”的要求。“三不”是未接单据不翻账、未经审核不备库、未经复核不出库;“三核”是核实凭证、核对账卡、核对实物;“五检查”是对单据和实物进行品名检查、规格检查、包装检查、件数检查、重量检查。
2.出库方式的选择。
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中,常见的商品出库方式主要有配送中心自行送货、连锁门店提货、过户、取样、转仓等几种。
(1)配送中心自行送货。这种方式是根据各连锁门店送来的发货凭证或备货单,仓库进行货物的配送、包装、集中和理货等准备作业,并将货物交给运输部门,由运输部门将货物送到各连锁门店指定的收货地点。
(2)连锁门店提货。这种方式是指连锁门店按照发货凭证,用自备的运输工具到配送中心提货,仓库的管理员按证配货,经复核后当场开具交接手续。
(3)过户。这种方式是指货物并未发生出库但货物的所有权已经由供应商转移到各连锁门店。这种形式的出库只有在原货主开具正式过户凭证的基础上才能办理,其过程只是手续办理,并没有实体的出库活动。
(4)取样。这种方式是指企业由于某些特殊需要须从配送中心的仓库中提取部分货物作为样品。仓库管理员要根据正式的取样凭证发放样品,并做好相关记录。常见的取样形式是商品参展取样或商品抽检取样。
(5)转仓。这种方式是指货物从某一仓库移到另一仓库继续进行保管的活动。转仓一般是为了满足仓库保管的业务需要,或者应货主提出的相关要求而进行转仓。仓储企业的转仓一般有企业内部转仓和企业外部转仓两种。企业内部转仓的依据是仓库开具的移仓单;企业外部转仓则要根据货主填制的正式的货物转仓单进行发货和结算,并做好相关的信息记录。
3.出库作业流程。
任何时候都要依据准确、及时、安全的要求完成出库操作。
(1)出库准备。货物在出库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供应商、连锁企业及某些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出库的准备工作,防止出库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出库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按照下列程序做好出库准备工作。首先,做好物品准备,如对出库货物的包装情况进行检查和整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进行包装和加固。其次,做好物品的标志和标记,需要拼装和拆分的,要按照要求提前做好,以节省出库作业的时间。再次,做好单据的准备工作和工作人员的分配工作。最后,制订出库计划,保证整个出库作业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仓库的工作效率和人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
(2)核单。商品出库前要审核各个出库单及其他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此基础上核对单据的相关商品信息和出库信息,防止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
(3)备货。出库备货应根据“先进先出、易霉易坏的货物先出、生产日期早的先出”的原则,重新进行检验和计量,并将货物搬运到出库暂存区进行备运。
(4)复核。复核指货物出库时,为了防止出错进行的二次检验。仓库中的复核一般包括人工复核和RF(无线射频)复核两种形式。人工复核是不借助任何设备,由工作人员进行检验和校对的复核方式;RF复核是应用无线射频终端对货物进行复核的方式。复核工作在商品出库中十分重要,它可以防止货物错发、漏发和重发的事故发生。
(5)点交。货物包装并复核后,若由各连锁企业门店自行提货或代运,仓库则要核对发放凭证(出库单),全面复核、查对,当面向提货人员或运输人员交接清点;若由仓库送货,则由仓库保管机构移交运输机构。
(6)登账存档。点交结束后,仓库管理员要将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如实发货物时间、数量等,并签名;若有信息系统,则要在信息系统中记录。记录完毕,将有关单据交给货主,办理货款结算等事项。
(7)清理。出库结束之后,货物存放区域、系统账目、系统档案都会发生变化。工作人员要对货物存放区域进行整理,收集堆码、苫盖、衬垫的材料,并置于存放区;另外,还要核对账目,更新系统信息,并对出库的后续问题进行处理和记录。
(三)仓位管理
在有限的空间里,尤其在节日期间,为了充分利用仓位、节约费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应做到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保持合理的库存。
前面已经讲过如何通过合理的订货来保持库存,仓库管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销售知识,掌握非食品、食品等不同商品的流转速度和销售特点,以便于控制库存总量。如一般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普通食品和生鲜食品,其流转速度和消费的季节都有很大差别。
2.合理利用现有的空间和仓储能力。
根据不同商品的特质和存放要求,合理使用现有的仓储空间。例如,玻璃制品的堆高和纺织品不同,家用电器的堆高和办公用品不同,干货类食品的堆高和饮料也不同。另外,不同商品存放的地点、所需的温度条件也不同,如冷冻品必须存放在冷冻库里,冷冻库要求-18℃左右,但是冷藏品就不能存放于冷冻库中。还有,冬、夏季酒水不能存放于室外,防止冻破或变质。
3.必须经常检查仓库和卖场的仓位,及时要求拼仓板和整理仓位。
对于过期或包装破损的商品,要及时要求有关部门处理。仓库管理员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看,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要亲自检查所有的死角。
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修理或更换,以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经常损坏的设备必须找出具体原因,制定严格的管理改进方案,并且检查督促执行。
(四)仓储定位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仓储的定位和控制管理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来完成。这些系统应用条形码、EDI、RFID、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提供实时、准确的库存信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和出错率。
1.仓储定位系统。
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仓库中,托盘或货物的位置由人工手写或人工输入计算机进行记录。这种人工记录方式不但容易出错,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进出流量较大的仓库中,寻找一个储存单元货物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采用人工寻找的方式不仅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力成本,还增加了额外的寻找时间,从而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断及客户订单延期,甚至会耽误一些食品、药品等货物的保存期限,造成客户的流失和企业信誉的下降。仓储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集装箱、托盘、货箱与物品的全自动化、实时、精确的定位和跟踪。定位系统在仓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仓储定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货物,记录货物的存放位置,便于货物出入库的操作。有些定位系统可以生成三维的货物存放位置图,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查找自己的目标货物。
(2)仓储定位系统设置了货物的状态和位置出错的报警系统。货物在存放过程中若出现人为的存放位置出错,报警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报警,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更改和作业操作。
(3)仓储定位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任务分配。仓储中心接收到入库或出库任务后,控制系统会给各个子系统下达相应的命令,同时对作业后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和保存,并进行数据传输,以更新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数据资料,保证系统作业的实时和准确。
(4)仓储定位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的特性,可直接在仓储系统货叉车的触摸屏上点击操作,便于工作人员操作,节省劳动力,提高操作准确性。
(5)仓储定位系统还具有一定的记忆和状态报告功能。通过该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查看仓库作业的状态及操作记录,以便对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状态进行分析和汇总。
2.仓储控制系统。
随着连锁业的发展,传统的简单、静态的仓储管理已无法保证连锁企业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无法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服务要求。如今的连锁配送仓库的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会给连锁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对仓储控制系统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仓储系统的成本,控制仓库合理库存量、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由许多控制功能的软件构成,主要有计划功能、执行功能、基本资料管理功能、仓库管理控制功能、采购管理控制功能、销售管理控制功能、报表生成功能、查询功能等。使用条形码管理系统,可以对仓储各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也可对货物货位、批次、保质期、配送时间等进行条形码标签序列号管理,实现对收货、发货、补货、集货、送货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作业,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多种合理的统计报表。
(五)仓储合理化
仓储合理化是用经济的经营方法实现仓储的功能,是一项十分复杂、涉及系统各个方面的大工程。
1.仓储合理化管理原则。
仓储合理化管理虽然涉及面广,系统工程性强,但不管什么环节的管理,都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布局合理的原则。仓库的合理布局是企业进行合理化管理的第一步。在满足企业目标需求的前提下,仓库的布局和规划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作业环节,优化搬运路线等。
(2)作业环节协调统一的原则。仓储作业的各个环节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对仓储的总体作业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仓储作业中,要针对仓储的薄弱环节,采取更多的措施,尽量提高其制约性,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总体作业效果和能力得到提高。
(3)提高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的原则。仓储系统在设计之初应根据其规模和保管对象,进行机械化、自动化的设计和规划。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自动化仓库和自动化仓储设备的投入使用已经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提高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仓储合理化管理的重要原则。
(4)优化作业流程的原则。在仓储作业中,应尽可能地减少装卸、搬运、拆垛、堆垛的次数,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同时提高作业时对货物的保护程度。
(5)仓储灵活性强的原则。应用货物的“灵活指数”或“搬运指数”来衡量仓储货物的灵活性,通常用0~4表示。灵活性越好,指数越高;灵活性越差,指数越低。因此,要实现仓储的合理化管理,应尽可能提高货物的搬运指数。
2.仓储合理化操作。
连锁企业的仓库管理是连锁企业配送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仓储合理化是配送中心追寻的主要目标。对于连锁企业物流活动中的仓储系统而言,其合理化主要体现在仓储物的数量合理化、储存时间合理化、储存网络合理化、储存布局合理化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质量标志、数量标志、时间标志、分布标志和费用标志来判断仓储管理是否合理化。仓储管理合理化的途径如下:
(1)对仓储管理的货物实施分类管理。在仓库中,依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货物分类法对货物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实施不同的保存方法,从而优化仓储管理模式。
(2)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可以通过采用高层货架、高垛、自动化立体货架等方式,合理布局,提高仓库的利用率,降低存储成本。
(3)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尽量缩短商品储存期。
(4)采用先进的库存养护技术,提高货物的在库养护功能和质量。
(5)采用先进、有效的仓储定位系统和监控识别系统,对货物进行有效的现代化管理,从而节约时间、减少差错。
(6)采用标准化、单元化的存储方式,实现一体化经营与管理,节约存储时间和存储成本。
(7)实施供应链管理机制,建立与供应商的双向沟通,实现仓储及整条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
相关链接
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
不管是连锁企业的仓库还是生产制造企业的仓库,甚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它们都在不同时期出现过这种状况,即“不管仓库有多大,总能堆满货物,库位有多大,库存就多大”。这犹如人们居家过日子,房子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觉得空间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理仓库的库存,理出庞大的库存管理头绪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合理地划分保管场所和设计堆垛。
商品保管场所的分配是指在仓库作业区域内,为库存商品分配适当的存放地点的过程。进行商品保管场所分配的目的是在仓储过程中能够做到物得其所,库尽其用,地尽其力。商品保管场所分配是一个仓库空间利用和库存商品处置成本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仓库进出库作业的流畅性和进出库作业与保管作业的成本。
商品进入仓库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存放场所。保管区域的划分是指按照库存商品的性质划分类别,根据各类商品存储量的计划任务,结合各种库房、货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具体条件,确定各库房和货场的分类存储方案。保管区域的划分要依据货物和存储场所的实际情况,根据货物的周转规律和物资保管的类别、品种、数量,以及对保管、装卸搬运和运输条件的要求进行划分。例如,存放在同一货区的商品必须具有互容性,保管条件不同的商品不应混存,作业手段不同的商品不应混存,灭火措施不同的物品不能混存。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方法实施区域的划分管理:
1.按库存商品理化性质不同进行规划。
按照库存商品的理化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如可划分为纺织品区、冷藏品区等。在这种分类方式下,理化性质相同的商品集中堆放,这样便于库存商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也便于对同种库存商品进行清仓盘点。
2.按库存商品的使用方向或按货主不同进行规划。
根据商品的所有权关系进行分区分类管理,便于仓库发货。但是,这种方式非常容易造成货位的交叉占用及商品间相互产生影响。
3.混合货位规划。
综合考虑按理化性质分类和按使用方向分类的优缺点,对通用商品按理化性质分类保管,对专用商品则按使用方向分类保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