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加工是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延续,也是生产本身或生产工艺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这个延续可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能对生产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种不合理的配送加工会产生抵消经济效益的负效应。
(一)不合理的配送加工形式
1.配送加工地点设置不合理。
配送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这是整个配送加工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配送加工,配送加工地应设置在需求地区,这样才能体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配送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多样化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另外,在生产地增加一个加工环节的同时,也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
通常,为方便物流,配送加工环节应设在产出地,即设置在进入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还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是不合理的。
即使在产地或需求地设置配送加工环节的选择是正确的,还要考虑配送加工在小地域范围的正确选址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善,仍然会出现不合理状况。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配送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配送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如受选址的地价影响)、加工点周围社会与环境条件不良等。
2.配送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配送加工方式包括加工对象、加工工艺、加工技术、加工程度等。配送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对配送加工与生产加工进行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任务,却错误地由配送加工完成,或者本来应由配送加工完成的任务却错误地由生产加工去完成,这都会造成配送加工的不合理。
配送加工不是生产加工的代替步骤,而是生产加工的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者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尤其不宜与生产过程争夺技术要求较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更不宜利用一个时期的市场压力使生产者完成初级加工或前期加工,而由流通企业完成装配或最终形成产品的加工。如果配送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就会出现与生产夺利的恶果。
3.配送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www.xing528.com)
有的配送加工过于简单,或者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出现盲目的配送加工,这不但不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而且增加了多余环节,这也是配送加工不合理的重要形式。
4.配送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配送加工之所以能够具有生命力,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具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因而对生产起着补充完善的作用。如果配送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达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需的、政策要求即使亏损也应该进行的加工外,其他都应看作是不合理的加工。
(二)配送加工合理化
配送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配送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要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使配送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要做到最优选择。
对于配送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不但需看其是否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而且更关注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配送加工企业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是,配送加工企业更应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懂得只有在以补充完善为己任的前提下,自身才有生存的价值。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恰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就违背了配送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经不属于配送加工范畴。
相关链接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火锅业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内蒙古、四川、山东、河北等地农牧业面向全国火锅餐饮市场,组建了羊肉、辣椒、花椒、香油、芝麻酱、粉丝、固体酒精等火锅常用原料、调料、燃料的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为连锁火锅企业提供统一采购配送,降低经营成本,创造更大经济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