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依托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特色,基于合理的设计、修缮和改造,促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才能谋求长久利益的发展。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全面进步。
按照“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的系统治湖理念,大理市全力推进洱海保护“六大体系”建设、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2333”行动计划。先后采取了“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六大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开展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生态湿地、入湖河道治理、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户庭院式污水处理力度。抓好控氮减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洱海全湖封湖禁渔、畜禽粪便加工资源化利用、洱海流域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深入开展“洱海保护月”“三清洁”等活动,严格实施洱海主要入湖河道河(段)长责任制,洱海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2.民宿发展立足生态环境的改善,才能做到双赢。
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需要,而且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推农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的发展大都凭借的是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而民宿和农家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周围漂亮的自然生态或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可见,民宿和农家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民宿和农家乐,才能让农民可持续地获得金山银山,让游客其乐融融地享受绿水青山,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3.民宿和生态环境的双向品牌效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游客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想要回归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韵味,在自然中寻找宁静。我们可以从游客的感官体验,就是在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思维体验、情感体验和行动体验上,打造不一样的民宿,可以打造春季人文游、夏季采摘游、秋季徒步游、冬季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菜单,形成“多样化、精品化、智慧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市民游客的关注,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
民宿就是一个文化,改善现有的不足,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民宿,了解民宿,回归自然。民宿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发展乡村的旅游经济,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
【知识拓展】
别具魅力!这些藏在大理各地的小镇让全国20多家媒体记者惊叹
2019年8月16日,“倾情礼赞新中国乡村振兴看大理”2019年全国网络媒体大理行在大理市正式启动,来自全国20多家网络媒体的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将深入大理一市三县,以70年看大理乡村巨变、大理州乡村振兴新思路新举措为切入点,深入报道大理市和已摘帽县努力全面转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抓好乡村振兴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理州通过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州级试点,率先在洱海流域全域打造“绿色食品牌”,着力促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据悉,大理州已实现8个县相继脱贫摘帽,30个贫困乡镇、464个贫困村先后出列,38.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14.7%降至1.42%。
下一步,将以12个试点乡镇、25个州级试点村,特别是5个州级重点试点村为突破口,围绕打造“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农村绿色生活综合体验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真正建出“特色”、形成“样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在3天的采访中,采访团将先后深入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弥渡县,运用融媒体、新技术,用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笔触,通过及时、立体、深度的报道,充分展示大理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突出成就,推介大理70年来的巨变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通过走访基层一线,进社区、下工厂、访企业、入农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试点示范,报道“责任机制健全完善、致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发展产业兴旺、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大理经验,助力大理决胜脱贫攻坚。
跟着小编,看看采访团一路上的见闻,乡村振兴看大理。
湾桥镇:解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经验。
2019年8月17日,记者团深入走访大理湾桥镇,探访大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解锁大理乡村振兴的试点示范经验。据介绍,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农户1280户,人口4977人。全村二、三产业相对薄弱,是一个农业主导型的村委会。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庄村委会古生村视察,与群众亲切座谈。在村民李德昌家,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记得住乡愁。”自2015年以来,湾桥镇在省州市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投资4411万元,实施村容环境综合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完善基础设施、省级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创建、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六大工程。2017年,古生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按照示范村建设标准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镇村两级梳理出古生村乡村振兴试点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4055万元。
喜洲镇:打造周城“中国白族第一村”。
在大理市喜洲镇,记者看到喜洲镇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据介绍,喜洲镇乡村振兴拟建项目分为公共服务、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六个方面305项建设内容,初步统计需投入10.96亿元。
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后,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白族乡镇——凤羽镇。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200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凤羽,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故名。记者团走进凤羽镇,纷纷感受到慢城农业庄园浓郁的文艺气息,嵌入式的打造方式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含义。在凤羽,这里融合了许多慢生活理念要素,如慢餐饮、慢休闲、慢运动、慢阅读、慢创作等,旨在让繁忙的都市人闲暇之余享受不同的生活。慢生活之余,一定要去空中稻田剧场享受一场视听盛宴。空中稻田之名源于建筑顶上栽种、占地七分的凤羽本地“七分稻”。现在这个季节,水稻已长成半米高,郁郁葱葱的水稻、古朴的梨树、绵延的山脉相得益彰。据了解,剧场主体依附自然风貌,建筑风格简约时尚,平均每月均有一场文艺演出及商业展。
光明村:“五五模式”开启乡村致富之门。
2019年8月19日,记者团走进了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鸡茨坪自然村。这里绿树荫荫,炊烟袅袅,农家乐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鸡茨坪自然村是大理州乡村振兴州级重点试点村之一。近年来,当地探索出产业“五入”、人才“五中”、文化“五牌”、生态“五有”、组织“五联”的“五五模式”,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致富找到了道路。
张官营村: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东海村委会张官营村八组村位于弥渡县红岩镇南边,距离红岩镇8公里,海拔1710米,属于坝区。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共有41户171人,建档立卡户2户8人。自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多措并举促使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全面打造人居环境精品亮点。据悉,张官营村八组通过村民自筹及大部分村组长垫付资金的形式,建立起了全村污水处理系统、农户污水管道和雨污分离系统。目前,张官营八组80%以上的农户都已经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村民还通过“一事一议”会议,建立了村庄保洁制度,实行各家门前“卫生、秩序、设施、绿化”的农户门前“四包”负责制。
大荒地村:人居环境提升在行动。
2019年8月19日,记者团来到了行程的最后一站——大荒地村。大荒地村隶属于大理州弥渡县新街镇董和村委会,位于弥渡县新街镇西北边。大荒地先行先试,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和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为主攻方向,以鱼塘打造、村内道路建设等25个项目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栽花栽树种蔬菜,坚持群众主体,建设美丽新大荒地村;修沟修路修海塘,大荒地村打开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治脏治乱治污水,村民人居环境极大提升。除此以外,大荒地村设立村规民约,突出长效管理。同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进行空心村整治,坚决拆除老旧危闲置房,老宅基地交回村集体。
…………
(来源于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别具魅力!这些藏在大理各地的小镇 让全国20多家媒体记者惊叹》,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202810,2019-08-19 21:58)
【复习思考题】
1.民宿的发展建设对于大理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2.实例阐述大理民宿发展促进了美丽乡村复兴和乡村振兴。(www.xing528.com)
3.阐述乡村旅游和地方文化特色对于大理民宿发展的重要性。
4.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对大理民宿的发展意义。
5.案例分析题:
民宿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发展民宿可以有效破解住宿业在城乡发展上不平衡和业态发展上不充分的矛盾,提供优质旅游住宿产品,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对星级酒店和品牌酒店,民宿更适合在乡村发展。
民宿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升级。在交通、电气、移动通信等问题解决后,全国各地乡村已经具备民宿大发展的条件。民宿有效利用闲置房屋,投资规模小,建设与运营相对简单,降低了住宿业的进入门槛,推动了住宿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民宿业态也在不断演化和升级,从农家乐到普通民宿,再到精品民宿,部分升级为小型精品酒店和主题酒店。从空间形态上看,民宿大多在一地呈集群化发展。部分民宿品牌经历了从单体民宿到一地多点,再到异地连锁或软品牌模式发展。目前,更多民宿品牌开始群落式发展,形成乡村度假综合体或田园度假综合体,客观上也形成了集群化发展。
民宿集群化发展的结果是围绕民宿发展衍生大量配套产业,形成产业生态系统。例如,民宿设计、建设、融资、运管、培训、用品供应、餐饮、营销、预订网络等服务业态,同时带动文化创意、游乐娱乐、度假、健康疗养、医疗、养老、体育、教育、环保、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服务产业,产业生态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民宿大发展的乡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通过发展民宿带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集群化发展也推动了新兴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例如莫干山、大理双廊等,吸引更多城里人到乡村休闲度假、疗养或养老。
民宿扶贫成为精准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从“输血”到建设性“造血”扶贫模式的转变。例如,在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的震后重建中,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和戴维村等地开展“一乡一宿”的灾后重建和民宿扶贫工程,八成以上村民将自家空置房间拿出来加入旅游合作社,参与民宿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事实证明,民宿扶贫不仅让贫困户的荷包鼓起来,还让其志气长起来,消除贫困基因,实现自力更生。
民宿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文化振兴。民宿的个性化、特色化要求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启发文化创意理念,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很多民宿还希望在建筑、装修、装饰、建筑材料、餐饮、客房用品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复兴。民宿由最开始的住宿设施,已演变为营造、展示、传递和分享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文化创意和情怀,甚至成为一种度假生活方式。城里人加入民宿大军,带来了新的理念、传播新的生活方式,对乡村文化、艺术审美、生活方式、文明传播发展起到示范效应、提升作用,促进乡村文化的嬗变和振兴。
民宿发展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发展民宿不要求统一的标准,但应有最低的进入门槛,遵循基本规范,以防范一些低级错误。对于环保、安全等是有底线的,对于文化创意、创新是无限的,不应因为遵循标准限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最后搞成千篇一律。目前已有的行业标准和一些地方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而不是强制性标准,可以为民宿发展做一些指导,但在推广过程中不应做强制性、硬性要求。可以借鉴民宿标杆的设计理念、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但切忌照抄照搬,搞成统一模式。民宿的独特性和差异化要求民宿发展中注重地域特色,挖掘本地文化,体现乡土风情,做出差异化和亮点,凸显本地文化特色和展现对本地文化的自信。
民宿发展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民宿的基础。城里人因向往乡村的空气、绿色以及宁静、闲适、田园诗般的生活而到乡村去体验或经营民宿,他们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农村人改变。例如,在卫生习惯方面,农村厕所已开始由蹲坑改为抽水马桶,并建化粪池进行处理;在垃圾处理方面,生活垃圾、塑料袋、废纸等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统一处理;不少地方已开始安装地下管网和油污分离器等污水处理装置。在民宿发展好的地方,道路系统、建筑风貌、消防安全、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提升。民宿发展带来空间重构,美丽再现,形象重塑,乡村风貌、居民素质和乡村形象都得到极大提升。一定程度上,城里人扮演着文明传播者的角色,当然这也对他们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宿发展为乡村聚集人气,汇聚人才。随着民宿的发展,带动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流以及人才开始向乡村汇聚,乡村产业得到振兴,文化开始复兴和振兴,环境得到改善,改变了以前产业空、年轻人空、房子空置、土地空闲的现象,重新聚集起人气。民宿发展为乡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还是人的回归。城里人有去农村建民宿的需求和意愿,也有资本、有技术、有文化。特别是一批有情怀、有理想的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IT技术人才、投资者、创业者等人来到乡村发挥特长,整合资源,造梦田园。他们的到来让乡村有了活力,进而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就业或创业。他们有的自己开民宿,有的搞餐饮,有的办代销店,有的生产工艺品和土特产等。慢慢地,他们开始感慨,原来自己的村子、自己的房子也可以这样美,他们感到自豪、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家乡,愿意留下来建设家乡,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民宿发展为乡村振兴聚拢人心。民宿把乡村和城市居民紧密联结在一起,也把农村人连接得更加紧密。在发展民宿的乡村,多数地方成立了民宿旅游合作社,很多地方还建立了“党支部+民宿旅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农村党组织建立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带领农民创业、就业、致富,维护村民利益,调动村民积极性,凝聚全村人心。
民宿发展吸引城里人下乡、农村人返乡,促进产业振兴、文化复兴、环境优化,汇聚了一批乡村建设人才,成为推动逆城镇化的一股力量,让乡村从边缘走向中心,重新站到了聚光灯下。民宿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已经并将继续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于杨宏浩:《民宿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国旅游报》,https://www.sohu.com/a/227682138_124717,2018-04-05第3版)
思考: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宿发展会给乡村振兴带来哪些影响?
案例提示:
发展民宿可以有效破解住宿业在城乡发展上不平衡和业态发展上不充分的矛盾,提供优质旅游住宿产品,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如下:
1.民宿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升级。
2.民宿集群化发展的结果是围绕民宿发展衍生大量配套产业,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3.民宿扶贫成为精准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从“输血”到建设性“造血”扶贫模式的转变。
4.民宿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文化振兴。
5.民宿发展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
6.民宿发展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7.民宿发展为乡村聚集人气,汇聚人才。
8.民宿发展为乡村振兴聚拢人心。
9.民宿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已经并将继续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本章参考文献
[1]孙新见,柯冬英.我国民宿产业的发展及其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中国领导科学,2012(12).
【注释】
[1]来源于“云龙关注”,《深山里的文化名村——千年白族村》,2017-05.
[2]来源《大理时讯》,《云南大理谱写绿色生态发展新篇章》,2018-12-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