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卷入理论(Cognition Involvement Theory)认为,产品与消费者的关联度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关联度越高,消费者的认知效果越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是高度卷入的产品,即十分重要的、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产品,那么消费者会认真了解相关的产品信息,甚至主动关注产品广告。比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房子等产品时,就处于高度卷入状态,通常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些商品的各项指标,从而保证自己的购买决策正确。高度卷入的产品,对于消费者会带来高价值,同时也存在高风险,因此,消费者会主动投入认知资源。
反之,如果是低度卷入的产品,即不重要的、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产品,消费者就不会积极地了解相关的产品信息。在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如牙签、餐巾纸、垃圾袋、口香糖等小商品时,消费者的选择往往很随意,对这些产品的广告信息,甚至促销信息也懒得去了解。陪同别人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往往也处于低卷入状态。例如,丈夫陪妻子购买衣服,丈夫往往心不在焉。但有趣的是,如果是妻子陪丈夫购买衣服,妻子会很投入,处于高卷入状态。这可能是因为妻子对于家庭成员的外在形象更加重视,如果丈夫衣服不得体,会影响自己的社会评价。
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昂贵的商品就是高卷入商品,便宜的商品就是低卷入商品。在不同情境、不同背景下,同样的产品对于消费者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实际上,所有厂家都在努力展示自己产品的重要性,让消费者更深地卷入到自己的产品中。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卷入程度,与消费者的主观体验有关。为了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卷入,商家经常使用一种叫体验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的策略,通过让消费者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卷入,促使消费者喜好并购买。比如,生产酒的企业,会带着消费者参观自己的酒窖,了解酒的生产过程;汽车经销商会让消费者试驾等。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心理学家佩蒂和卡斯泊提出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认为消费者一旦接收到信息,就开始进行认知加工。根据信息与个人的相关程度,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知加工路线,即中心路线和边缘路线(又叫外围路线)。(www.xing528.com)
在高度卷入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认真注意这条信息,选择中心路线对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加工。此时,消费者往往难以受到外界干扰。
在低度卷入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会对信息进行细致加工,表现得心不在焉。消费者选择边缘路线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图7-1 认知加工的两条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边缘认知路线的效果比较微弱,但是在广告传播中,有时候需要发挥边缘路线的作用。对于广告信息来说,中心路线有很强的防御机制,广告信息属于不受欢迎的信息,很难从这条路线通过,边缘路线的防御机制弱,广告信息可以趁消费者不注意的时候进入其大脑。在电视媒体上流行的植入式广告,就是通过巧妙的“潜伏”,让广告信息从边缘认知路线不知不觉地进入消费者的大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