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攀比心理的消费者来说,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产品带来的比较效应,攀比消费重在“拥有”:你有我也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冰箱在中国的农村还不是很普及,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却纷纷购买电冰箱。尽管他们平时根本用不上电冰箱,因为随时可以从菜地里采摘新鲜蔬菜,而且那时农场电网经常断电,电冰箱难以正常运转。但是,拥有一台电冰箱可以让他们产生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像城里人一样有品位,于是有钱的农民们相互攀比,争相购买。
正是因为攀比心理的存在,所以,心理学中有“邻居的消费水平决定我们的幸福感”的说法。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邻居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2月23日报道,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住在彩票中奖者周围的邻居更易破产,彩票奖金金额每增加1000美元,中奖者周围邻居的破产概率就会增加2.4%,这种情况在收入差距大的社区表现得更明显。这就是人们的攀比心在作怪,假设一位居民突然获得巨额奖金,他会挥霍一番,而邻居在攀比心的驱使下,也会出现非理性购买,企图跟上消费的脚步,从而导致他们入不敷出,最后以破产告终。(www.xing528.com)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消费者攀比的参照群体也发生了变化。攀比的对象也许不再是居住相近的邻居,不再是有共同经历的同事和同学,而可能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近但是联结松散的群体。比如,我们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彼此并不是特别熟悉,只有一面之交。但是,当我们看到朋友圈里的好友纷纷发出马尔代夫的旅游照片时,自己也会动出境旅游的念头,不知不觉以那些旅游景点、旅游方式作为参照和比较对象。
攀比消费不仅在个人消费中广泛存在,国家、社会群体之间也存在攀比消费现象。例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飞涨,海湾国家建造摩天大楼的热情也在高涨,而且相互攀比。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始建于2004年9月,于2010年1月正式竣工,耗资15亿美元,共160层,高达828米。同时,科威特打算建造一座1001米高的摩天塔,而沙特即将开建1600米高的王国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