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更体现在他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掀起了一场人本主义思想革命。
人本主义思想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形成,随后迅速发展。人本主义既反对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只研究人的行为,把人等同于动物,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和人性积极的一面。因此,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三思潮”。
人本主义把人的本性与价值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使心理学走上了研究人性的道路。人本主义心理学直接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社会发展的通道,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人类生活研究的内涵。《纽约时报》曾评论说:“第三思潮”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马斯洛的成长经历非常符合精神分析学派的自卑与超越理论。马斯洛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他积极向上的理论体系,与他童年时期不愉快的成长经历有关。在童年的内心深处,他是多么渴望自己积极的一面被人发现。小时候的马斯洛智商极高,智力测验成绩195分,但他小时候自卑极了,17岁的时候,马斯洛说:“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像自己这样丑陋。”
但是,马斯洛本人不认可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比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在马斯洛看来那是不可能发生的,马斯洛一生都没有原谅自己的母亲,以至于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www.xing528.com)
大学二年级时,马斯洛鼓足勇气吻了自己的表妹贝莎,她没有拒绝,这让他岌岌可危的自尊心得到鼓舞,第二年他们结婚,那一年他才刚满20岁。今天回顾马斯洛的成长经历,我们忍不住要歌颂爱情的力量,正是爱情让一个年轻学子找到了信心,发挥了惊人的潜力。
马斯洛的理论重点关注人们积极向上的品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33岁的马斯洛在参与一次爱国游行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以后的生命必须贡献给这样一种事业—为和平发现一种新的心理学。我想证明人类能够有比战争、偏见和仇恨更伟大的成就。”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时候,正值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盛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在现实中确实得到了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出生的人,由于成长于不安全的时代,所以更重视经济稳定、政治秩序以及其他传统的物质价值,他们愿意为取得这些价值而牺牲部分个人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出生的一代人却拥有不同的价值观。由于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二战后出生的人更愿意追求一些并不那么急迫的目标,比如娱乐、休闲、教育、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换句话说,二战后出生的人,由于成长环境更优越,他们不仅会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且会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