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不需要过度理由,如果提供过度理由,会产生过度理由效应,不利于消费行为的引导。过度理由效应(Over Justifi cation Effect)是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发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在一定情境下,附加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成为人们行为的支持力量,从而使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当外在理由一旦替代了内在动机,行为就转向依赖外在理由的支持,内在动机就不再发生作用。
过度理由效应有时候会诱发戏剧性的效果。
有一群孩子经常在院子里嬉戏喧闹,这种喧闹严重影响了需要在白天睡觉休息的上夜班的邻居。邻居的劝告和干涉都无济于事,孩子们玩起来就把影响别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偶然来访的心理学家找到了一个治理孩子吵闹的方法。这位心理学家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由于实验的需要,喧闹将得到奖励,谁的叫喊声越大,谁得到的钱就越多。结果,有的孩子得到5元,有的孩子得到1元。于是,自发的游戏变成了“工作”。
当孩子们吵闹的理由被吸引到金钱奖励上之后,孩子们发现,钱给得不公平,而且给得越来越少。过了几天,孩子们要求得到公平待遇,希望给的钱能够重新多起来。但结果是,奖励被彻底停止,不管孩子们如何喧闹,也得不到一分钱。(www.xing528.com)
“这太不公平了!不给钱,谁还给你喊叫!”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们对大声喊叫完全失去了兴趣,原来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孩子们完全不愿意在院子里喧闹了。
这是典型的利用过度理由效应诱发人们顺从行为的例子。金钱奖励使孩子们的喧闹行为演变成挣钱的“工作”。当奖励不存在的时候,喧闹行为的理由就不存在了,此时停止行为才是合理的。金钱奖励作为外加的理由,很好地引发了过度理由效应。
根据过度理由效应,当一种消费行为的外在理由越来越多时,相应的内在动机就会越来越少。在商场里,经常打折销售的品牌一旦停止打折,销量就可能大幅度下降,打折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外在理由。
过度理由效应告诉经营者,购买不需要过度理由,不必为消费者寻找过多的外在理由去劝说购买,消费者内在的购买理由足够说服自己。正因为如此,许多奢侈品牌从来不会打折销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