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烦恼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另一类是对过去经历的后悔。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也会出现两种心理纠结状态,一个发生在购买决策前,一个发生在购买决策后。
一种是“选择困难症”,指消费者面对购买选择时异常艰难,无法做出满意的选择。消费者在多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时,表现得惊慌失措,难以选择,以至于对选择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
选择困难的原因在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任何一个购买选择都会有所得、有所失,消费者不知道做完决策之后,会发生怎样的连锁反应,所以在这种得失的评估之中举棋不定。
另一种是“购后失落症”,消费者花钱之后,内心会升起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即使产品很好用,他们也会为自己的决策感到一丝遗憾,特别是在花费大额金钱之后,会反复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购买,购买时是不是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是不是还有更好的选择。
购后失落症的根源在于后悔,后悔是一种十分痛苦的情绪体验,产生于自己之前所做的糟糕决定。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大家对这段台词之所以耳熟能详,就是因为它描述的后悔状态引起了共鸣。
后悔分为两种:一种是不作为的后悔,即该干的事情没干;另一种是乱作为的后悔,即不该干的事情干了。
《大话西游》那段台词描述的就是一种不作为的后悔,该干的事情没干。那么,什么是乱作为的后悔呢?我们来看一个股票买卖的例子,假设你购买了一只股票,股价从50元下降到了20元,在不同的情况下,你的心理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呢?(www.xing528.com)
A.50元一股买的,跌到20元卖了。
B.50元一股买的,跌到20元还没卖。
C.50元一股买的,跌到20元卖了,股票又涨到60元。
如果理性地计算经济账,上面三种情况中,我们手里的钱是一样的,都是20元。对于A选项,股价从50元跌到20元时卖了,经济损失让人痛苦。对于B选项,股价跌了,但是也有重新涨上去的希望,所以内心没那么痛苦。对于C选项,股价跌的时候卖了,结果股价又重新上涨,这是最让我们痛苦的情况。这种痛苦不仅来源于经济损失,更来自后悔,来自乱作为的后悔。
通常情况下,乱作为的后悔比不作为的后悔更痛苦,所以,为了避免后悔,我们有时候宁可不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