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朴典雅的西河传统村落建筑艺术水平浅析

古朴典雅的西河传统村落建筑艺术水平浅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河古村落的房屋大大小小约150余间,占地面积约有160亩,由东至西长约800米,从南至北宽约200米。张氏焕公祠位于古村落的东侧,它依山而建,前低后高,错落有致。这种设计,造型美观,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气势非凡,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西河传统村落的形成不仅仅得益于建筑者的技艺,也受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地取材,依山而建,融于自然环境,是建筑根生于大地的典型代表。

古朴典雅的西河传统村落建筑艺术水平浅析

西河古村落的房屋大大小小约150余间,占地面积约有160亩,由东至西长约800米,从南至北宽约200米。西河村背靠狮子山,坐北朝南,西河从村前蜿蜒而过,河的两侧有许多奇木和怪石,柳树颇多,繁盛且茂密,各式各样的,其中树龄超过百年的就有18棵。村头的小溪常年流水,从不间断,溪水中央常年供人踩踏的石头已被磨得甚是光滑,正是历史岁月的记录者。从小桥穿过,能够看到一排排古民居,青砖石瓦无一不透露出岁月的痕迹。从青石路向前走,首先映入眼帘的当数张氏祠堂门前的枫杨,约有700年的历史。

始建于明代的水渠将村民之间的房屋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村落格局,2014年进行乡村建设时将其作为首要工程,耗资对其进行了疏通整修,如今水渠清澈见底,间或可见鱼苗、蜗牛。

西河村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此民居建筑规模大,有依山傍水之势,就地取材,多用当地石块砌墙,院落房屋紧凑,墙体多为板筑或土坯,梁架多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屋盖采用合瓦屋面,可谓豫南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

西河村现存的古民居估计有80余间。民居多为二进院三进房,民居的一些石刻、砖雕木雕也保存得比较完好,具有一定的保护开发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村落的建设融于周边环境,布局十分合理,建筑工艺更是高超,山光水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西河北岸连片区域内分布的清中、后期传统民居,传统风貌集中,院落格局变化丰富,空间尺度适宜,传统民居多为豫南较为典型的土木结构或包青砖土木结构,风貌较好,体现了北方往南方过渡的风格。(www.xing528.com)

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是张氏焕公祠和大门楼。

张氏焕公祠位于古村落的东侧,它依山而建,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共有12间,分为两进,两进之间是四合院。第一进是八字门楼,左右两边各有两小间耳房,精美的壁画砖雕镶嵌在门楼两侧和上方;雕刻技艺十分精湛,例如“辕门斩子”“诸葛亮空城计”“福禄寿三星高照”等壁画砖雕人物,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第二进是五间通长的正殿,共有四组栋梁。每组栋梁上都刻有动物植物图像,常见的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五马奔腾、狮象共舞、梅兰竹菊等等,充分展示了当时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但是这些雕刻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四合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廊檐式的厢房,中间是十级的石条台阶。由门楼进入正殿,踏上台阶,步步高升。这种设计,造型美观,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气势非凡,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大门楼则是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善的特色建筑,并且蕴含着古建筑学、环境学知识。

西河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着眼于当地居民的需求,在实践中形成了适合当地地域条件的民居建筑方法。建造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种建筑方式有着珍贵的科技价值,也是民间建筑科学理论的展现,朴素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西河传统村落的形成不仅仅得益于建筑者的技艺,也受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地取材,依山而建,融于自然环境,是建筑根生于大地的典型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