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新村形成年代为2005年,由原来的凉山村、石林村、明月村三村合并而成,村民大部分是汉族,张姓为主要姓氏。直到2009年,明月村还是市级贫困村,村民年均收入低。2009年村民的人均收入为4772元。年轻劳动力多在外务工,只留下老人、小孩。2009年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村民不变的生活方式。村民们种植一些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要。村中一些会制陶的老人,利用“下张碗厂”(后来的“明月窑”)烧制陶器,平凡又普通。2008年的地震使传承多年的“下张碗厂”熄火,村庄面临中国许多村落共有的发展问题。
2012年,制陶师李敏的到来为明月村带来了机遇,制陶人的身份让他发现“下张碗厂”的与众不同。这位民间陶艺师实地调研后,向蒲江县政府提交了一份《邛窑修复报告》,该报告对明月村的老窑进行了考证:其始于隋唐,是四川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邛窑”,烧制工艺完整保存了唐代技艺,于汶川特大地震中垮塌后断烧。因此,李敏向政府建议重修并保护老窑,保存文脉,并为这口窑取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名字——“明月窑”,他利用“明月窑”保存下来的“邛窑”烧制技术,辅以新的创造,形成“明月窑”品牌。[1]
明月村的发展模式比较独特,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明月窑为文化基石,村民大都有着陶艺文化的传承,这是其他村落无法复制的独特魅力。但明月村实现乡村振兴并不单单依靠自身的文化。
2014年,蒲江县政府决定成立“明月国际陶艺村”。明月村依托茶山竹海,借助明月窑,引进文创产业。一批文人、艺术家进驻明月村,成为明月村的新村民。(www.xing528.com)
作家宁远在明月村成立了“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作室,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开设“呆住堂艺术酒店”,李南书成立全国第一个乡村篆刻传习所“明月轩篆刻艺术博物馆”,诗人阿野带来了“朵云艺术咖啡馆”等。明月乡村研究社社长陈奇等人以“文创+乡村引擎”为导向,继续推动明月村向前发展。
到2018年,明月村这个拥有2218人的大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1876元,完全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成为美丽乡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