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徽州祠堂与培心堂:文化建筑与富贵传承

徽州祠堂与培心堂:文化建筑与富贵传承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祠堂是将有血缘关系的亲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建筑。同时,开天井进行采光的原因或许还与“暗室敛财”这一徽州观念分不开。天井下为坍池,坍池上会置放水缸,连接天井和水缸的竹子被赋予“万事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水缸将沿着屋檐滴落的雨水收集起来,就是徽州人认为的“聚水如聚财,肥水不外流”。培心堂建于清代末年,是清代徽商所居住的建筑。

徽州祠堂与培心堂:文化建筑与富贵传承

徽州古建三绝“祠堂、牌坊、民居”,徽派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都比较完整地保存在美丽静谧的江湾古村落之中。

祠堂是将有血缘关系的亲族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建筑。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建筑,我们在关注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欣赏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形式美。作为将宗族团结起来的建筑,由于受到全族人的敬仰,它的规模格局都应当是极为尊贵的。萧江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曾被誉为江南70座宗祠中最好的一座。该宗祠经历了两次摧毁,村民们自发地集资重建,可见村民们对祠堂的重视。如今的萧江宗祠背靠后龙山,接龙脉灵气,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规模十分宏伟。站在横跨在荷花池的“永思桥”上望去,萧江祠堂门口的两尊一米高的抱鼓石,圆润青黑,五凤楼的飞檐翘角,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肃穆。五凤楼上坊刻的“九狮滚球遍地锦”,用水磨青砖铺就的八字墙上的四件砖雕——三结义、文天祥、包龙图和杨家将,栩栩如生,展现出江湾精湛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技艺。进仪门,过天井,就到享堂,享堂是族人祭祖、商议、决定大事的地方,庄严肃穆,没有人敢在这里有丝毫的不敬。最后面的就是安放萧江先祖祠牌的寝堂,江姓家族先祖的牌位都放置于此。

江湾还保存着敦崇堂、三省堂、培心堂等古老徽派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敦崇堂又名“中宪第”,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户部主事江桂高的宅第。宅第分店堂、落轿间、会客厅、正屋四间,沿古街横向联排布局,各有大门出入,又以内门相通。会客厅典雅精致。其与天井之间,以木板制成的长条百叶门间隔,百叶扇至今开合自如,这种建筑风格在传统徽派宅居中还没见过。

三省堂是近代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祖居屋,建于清朝中叶,为一幢三进二层的徽派民居建筑。堂名的来源为《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用以激励后代光大“自我反省”、谦让的高尚品德。在徽派村落中,每座建筑都是紧密相依的,从四周开窗进行采光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因此徽派建筑都会在房子的中间开一个天井,房子的明亮只能依靠从天井漏下来的光线,难免会比较昏暗。同时,开天井进行采光的原因或许还与“暗室敛财”这一徽州观念分不开。天井下为坍池,坍池上会置放水缸,连接天井和水缸的竹子被赋予“万事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水缸将沿着屋檐滴落的雨水收集起来,就是徽州人认为的“聚水如聚财,肥水不外流”。二楼为跑马楼,四周的栏杆为“美人靠”,栏杆上的雕花十分精致。

培心堂建于清代末年,是清代徽商所居住的建筑。传统的徽派民居都是纵三进的布局,居住起来比较舒适,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和经商的需要,徽商就改造为横三进的布局,即前进店面、中进住宅、后进厨房。徽商善经营,为方便经商,将临街的房屋当作店面,紧邻的房屋用于居住和歇脚,店面需要人时便可以马上补充人手,最靠里当作厨房。培心堂临街房屋有四间,其中三间做生意用,剩下一间用于出入,可算是非常讲究了。培心堂的别出心裁在于店门口上方所设计的水磨砖雕刻门楼,技艺精湛。门楣的额枋上刻有“乐山安宅”四字,取自孔子《论语·雍也》中的名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为一个商人,却能拥有这种隐逸的心态,足可见主人之道德高远和美好追求。

江仁庆故居修筑于清代末年,是一座砖雕门楼,它的结构为穿堂式。徽州古建三雕尤负盛名,江仁庆故居见证着江湾精美砖雕技艺的璀璨历史。保存于此的砖雕图案更加复杂,不再是简单的浮雕,也不再是三四个层次,而是更让人惊艳的深雕刻和多层次。在故居门楼上的砖雕,均是里三层,外三层,并且全部是镂空的。可以看到雕刻出来的栩栩如生的虫鸟鱼兽,逼真的人物和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让人惊叹砖雕技艺的精巧。江湾村落中的江一麟故居“敦伦堂”、一府六院遗址等徽派建筑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静静地守护着这座村落,等待着游览者的鉴赏。

作为江湾地标存在着的江湾牌楼,傲然矗立在江湾村村委会的旁边,即使是在气宇轩昂的萧江宗祠的对面,依然毫不逊色。在岁月的打磨、雨水的侵蚀下,牌楼的颜色已不再鲜明,但是牌楼上的精美石雕图像依然可以辨认。一眼望过去,我们就能知道江湾牌楼的构造为三间五楼四柱式。第一层的五狮戏龙珠的雕像,仔细体味,就会由衷地赞叹前人的心灵手巧和慧心独具,在一方小小的石头上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图画。江泽民手写的“江湾”更是给牌楼注入了新的活力,上面两层的八仙过海和梅花的石雕,也是十分精细。整个牌楼所包含的气势,以及融合在其中的儒家风范,让人不禁止步观赏。坐落在牌楼两侧的徽派建筑,黛瓦粉壁马头墙,是黑与白的交融,大门上所悬挂的两个红灯笼,为这重重叠叠的建筑增添了一丝亮色,让人不由得惊叹颜色的搭配如此令人愉悦。而这条街上的商铺,有依然保留着明清商铺装饰风格的,也有经过现代文明所改造的商铺,穿行其中,就能感受到明清时期商铺和现代文明交织的商业气息。

走出这条比较繁华的永思街,沿着景区路标的游览顺序,我们拐进添丁巷,就进入了古建筑的聚集区,这些古建筑在多年的风雨之中,白墙黑瓦已不再如新建的那么鲜明,一些建筑的墙脚已经钻出青苔,展示出建筑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添丁巷的巷道虽然不是很宽阔,却没有让人产生压抑感,湖圳中清澈的水流经每家的门口,经常可以看到村民在其中洗菜和洗衣服。有的宅子挂着红的灯笼,走进去,我们可以看到木墙上的蓑衣,堆放得整整齐齐的已经劈好的木柴,晾晒在木架上的腊肉和腊鸭,色泽鲜艳,散发出肉的清香,灶房里的农耕用具,富有年代感的烤火工具,通往楼顶的小木楼,楼顶上种着的蔬菜青翠欲滴,这些都充满了农家生活的气息。在天灯柱旁边有一口六边形的添丁井,都寄托着村民对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www.xing528.com)

滕家老屋砖

在江湾老街中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官邸和民居,保存时间最久的应是建于明代的江一麟官邸,用篾辫连接着屋架上方的梁与枋,再在上面敷上石灰,这是明代早期“芦苇墙”的主要特征,此处依然保存完好。

比较特别的是滕家老屋,它是明代崇祯年间由江湾村的富商所修建。江湾是一个以姓命名的村落,这个滕家老屋的存在就尤为特别。在老屋墙面的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一个“滕”字。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滕”字其实是个错字,主人在定制砖瓦时特意将右边部“水”改成了“小”。这是因为婺源人把男孩子叫作“小仂”,“小”就代表着男孩子,也象征着男丁兴旺。滕百万很富有,建这么一栋深宅大院,就是希望子孙繁盛,家族兴旺。

此外,江湾人在原先的“后桃园”的基础上建造了乡贤园,在园中有江湾杰出人物的雕像。在乡贤园的背后,就是被江湾人认为是龙脉灵山的后龙山,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好好地保护着,哪怕是在特殊时期,也从没有从山上砍过一棵树。因此山上的古树种类繁多,郁郁葱葱。清明过后,经过一冬沉睡冒出新芽的古树,在雨水的冲刷下,绿得越发青翠;山上的枫树,在秋天全部染成红色,给这座山增添了另一份亮色。我们可以呼吸着植被产生的清新空气,在宛如天籁的鸟鸣声中,沿着被磨得发亮的石板路,一级一级地爬上这座山。在山顶俯瞰江湾村,所有美景尽收眼底,那密密麻麻的黑白相间的建筑,见证着这个村落所经历的起起伏伏,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那即将沉到地平线以下的阳光所映照出来的晚霞,映衬着江湾村,让人不禁期盼这个村落有更好的发展。

江永纪念馆

村北边有一代布衣鸿儒江永的故居。江永(1681—1762),字慎修。数十年蛰居乡里执教,是自汉代经学家郑康成以后罕见的大师。治学以考据为主,长于比勘,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他在音韵、术数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程瑶田等皆从其受业。江永故居是一所宅居带私塾的建筑,东面三开间为住所,西面三开间是私塾。宅前的小院落里,植有桂花树和紫竹,还有条石垒搭的花台,简朴中透着几分清雅。现已辟为“江永纪念馆”,陈列有江永的著作和一些文物,供游客参观。

在村落东头,有座“岳飞桥”。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高宗赵构之命统率大军征讨杨么。岳家军取道江湾上游中平村时,因山路崎岖,运饷不继,粮草几近断绝。时江湾萧江氏第十世祖江致恭在岳家军中任进义校尉、广德军军干职,见此情景,慨然捐出家财以助军饷。对此岳飞非常感动,赠诗一首:“西风猎猎卷旗旌,鄱水湘江未足平。早晚黄金台下去,与君握手共功名。”并率军士在江湾村头造了一座石拱桥。这就是今天的“岳飞桥”,虽历经八百载风雨沧桑,仍英姿卓然。

江湾建筑蕴含典型徽派历史风韵,萧江大宗祠便是其中典型,气派巍峨,神圣庄严。2003年,江湾镇政府按照原貌重修萧江宗祠,木雕、石雕、砖雕保存完好并请专家进行勘测记录,已形成完备的建筑数据。江湾村古徽派建筑保存完好,老街内已成为景点的敦崇堂、三省堂、德庆堂以及培心堂等,每日都有专人定点进行安全检查,尽最大努力保护古建筑。现代村民民居也是非常注重徽派建筑传承,村民盖房时自发遵循徽派建筑风格——黛瓦、粉壁、马头墙,古色古香,行走在街道上就好像置身于古徽州,有时空穿梭的错觉。江湾村在改造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和环境的保护和传承。名人江湾、风物江湾,千百年来,江湾孕育了许多著名人物,勤政爱民的江一麟、悬壶济世的江一道、博学多才的江永,他们的故事街知巷闻。清代著名音韵学家、经学家江永故居陈列着其部分著作和文物,更添文化气息。江湾人将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现代化,成为人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对文化以保护为主进行开发利用是为了永久保护,让每个人都能受到江湾文化的熏陶,这文化才能不独居一隅,走向世界,被世人所铭记。江湾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0%,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自古有护林育树的传统,如今人们更是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江湾村落倚在群山绿树里,村口百年古树,历经风风雨雨,向来往的游客诉说着江湾村五百年来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