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递胡氏:走出徽州求食天下

西递胡氏:走出徽州求食天下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西递胡氏也如同徽州其他村落氏族一样,纷纷走出家门,“求食于四方”。在生意场上,他们往往都能够有“以一获十”之得。如同徽州其他村邑一样,西递人十三四岁时便大多外出学徒,“求衣食于四方”。由于西递人世代四处经商,至今迁居外地的黟县西递人已远远超出了西递村现有人口,他们几乎遍布于全国各省市,甚至还有不少因经商而旅居海外。光绪年间康有为“公车上书”的1000多名签名人中,安徽有8人,其中西递胡氏就有3人。

西递胡氏:走出徽州求食天下

胡氏家族迁往西递后,历经了数十代的休养生息,使西递逐渐形成胡氏聚居的较大乡村。特别是从十五世祖胡廷俊开始。胡廷俊生有九子,九子又繁衍后代,西递人口开始直线上升。到了十八、十九世祖,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多,原有的耕地面积已不能够满足族人生存要求。于是,西递胡氏也如同徽州其他村落氏族一样,纷纷走出家门,“求食于四方”。由此,打破了传统的重读书做官、轻行贾营商的观念,甚至有些读书人也开始“弃儒从商”。随着越来越多的西递人走出去,经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其中的读书人,他们熟读经书,博通古今,很快就掌握科学的经营思想和方法,成为精明的“儒商”。在生意场上,他们往往都能够有“以一获十”之得。自明清以来,西递人迅速成为徽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徽商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如同徽州其他村邑一样,西递人十三四岁时便大多外出学徒,“求衣食于四方”。他们善于学习,忍辱负重,刻苦经营,耐劳求成,通常都可“学有所成,劳有所获,经有所利”,从而名扬乡里,出人头地。由于西递人世代四处经商,至今迁居外地的黟县西递人已远远超出了西递村现有人口,他们几乎遍布于全国各省市,甚至还有不少因经商而旅居海外。

清乾嘉年间,是西递胡氏在经商业的鼎盛时期。从那以后,几乎家家都有经商之人,仅西递村内的店铺就达百家以上。二十世祖胡学梓(字贯三),除了经营典当业,还经营茶米生意,号称有“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财“五百万金”。再加上他与清廷太子太傅、军机大臣、歙县雄村曹振镛结成儿女亲家后,不仅营商如日中天,而且随后数代在官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其子胡元熙任杭州知府兼获粮漕道,孙胡积成任户部员外郎,孙胡积垲任海州知州,曾孙胡文铎为候选中书。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儒商、官商并行,西递村的财富由此急剧增加。他们一旦发迹,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建房屋,修祠堂,筑路桥,开学堂,以光宗耀祖,壮大胡氏宗族势力。于是,一座座祠堂修好了,一幢幢院宅落成了,西递村也因此日趋繁荣。

虽然胡氏宗族善于经商,但他们最崇尚的还是读书。西递人很注重办学,清初村里就有两家书院、十来家私塾;光绪后期,又办起了黟县第一所女子学校。这所女子学校先后收过不下2000名女学生,历经50多年,直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才合并到国民公立小学。仅此一点,足见当时西递教育之发达。(www.xing528.com)

当年清代三朝军机大臣曹振镛来到西递女婿胡元熙家时,曾赞曰:“山川清淑,风气淳古,弦诵之声,比舍相答,其人类无凉薄之习,而有士君子之行。”徽州自古多名士,西递村历史上出现的有影响的人物也不少。宋代有“七哲”等大儒,明代有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有巨贾富商胡贯三、书画收藏鉴赏家胡积堂、创办崇德女子学堂的黄杏仙等。光绪年间康有为“公车上书”的1000多名签名人中,安徽有8人,其中西递胡氏就有3人。此外,西递村还出过不少翰林、知府、知县等人物,至于考上科举的就更多了。据清道光年间编修的《西递壬派胡氏宗谱》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92年之间,西递村考中秀才的有94人,其中监生36人;乾隆元年(1736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的91年之间,考中秀才的有320人,其中监生(含授例入监)190人,贡生33人,乡试中举人4人。《黟县三志》载:道光九年(1829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74年之间,乡试中举1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